唐诗桃花红欲燃 ——夜读唐诗小札(之二)

2022-11-11 07:04: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桃花红欲燃 ——夜读唐诗小札(之二)》,欢迎阅读!
唐诗,花红
灯下读唐代王维的辋川别业诗: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春雨沙沙,柳雾朦胧,烟雨中的桃花含带着一丝羞涩和婀娜,万物皆掩中唯有一片红。星星点点的红在烟雾中旋转,跳跃。律动,更让人心动。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给了我们的就是这样一副生动的图景。

这与我周日骑上单车,到望海楼山里转了一天所看到的景色十分相似。田埂山坡桃花灼灼,山溪河岸绿柳婆娑,一路上杨柳花飞、莺燕啁鸣、暖阳和风、瑞气宜人,顿觉心身清爽。一路漫行,看不尽的红花绿草,春山春水,浑然不知路之远近。远处看得见的护林人简易板房,转过山脚,这时反而全部被桃树遮住,眼前只有一片蔚然的桃林:桃花妍丽,缀满枝桠,潺潺山溪中落红飘零,微风吹来,清香绕人,让人疑是误入了桃花源中。

读诗忆景,山野风光迷人,唐诗中的桃花更是意趣横生,引人入胜。在唐诗大花园中,桃花独树一帜,占尽风光。桃花被赋予了多姿多彩的感情内涵: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崇尚隐逸;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感怀身世;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讴歌友谊;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点示爱情;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流露禅意;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尽显生机......这些绚丽缤纷的桃花诗句构成了一个光彩夺目、魅力四射的世界。品读这些桃花无意、诗人有心的诗歌,我们其实是走进了一个芳香四溢,千姿百态,意趣万千,一个充满奇情异彩的艺术世界、深邃迷人的心灵大花园。

品读唐代桃花诗,有两株凝结着生命雨露、散发着感情芬芳的桃花奇葩缓缓展现在我们眼前,灼灼耀眼。

一株是李白赠汪伦中的桃花潭岸边艳艳欲燃之桃花。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用桃花流水比喻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明丽动人。人们喜欢这首明快热烈的小诗,更记住了这首诗后千古感人的友情。汪伦是黟县人,曾任泾县县令,卸任后由于留恋桃花潭,特将其家由黟县迁往泾县。唐天宝年间,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便写信邀请李白到家中做客。 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素好饮酒,又闻有如此美景,欣然应邀而至,却未见信中所言盛景。汪伦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酿成的美酒与李白同饮,并笑着告诉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被愚弄。

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适逢春风桃李花开日,群山无处不飞红,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莹,翠峦倒映,汪伦留李白连住数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别时送名马八匹、官锦十端。李白在东园古渡乘舟欲往万村,汪伦在古岸阁上设宴为李白饯行,并拍手踏脚,歌唱民间的踏歌相送。李白深深感激汪伦的盛意,作了这首赠汪伦诗,汪伦也因而名留千古。诗好人亲景美,因而千百年来妇孺皆能吟诵。

另一株娇艳惆怅醉了古今无数男女的桃花,盛开在崔护踏青的城南庄茅屋门前。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先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来比喻城南女子,言其艳若桃花,光彩照人,可见诗人目注神驰、意乱情迷之态和女子温婉可人、脉脉含情之姿。两句诗文一幅画,人面桃花相映红。再说重寻不遇的失落和遗憾。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花掩映的门户,然而,让这一切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去往何处,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临风盛开、笑对诗人。诗人想起了去年今日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那番凝眸含笑、脉脉含情的风流;而今,桃花依旧,人面杳然,除了惆怅和失落,涌上诗人心头的还能有什么呢?


兴许过去的年代里,生活中遭遇了太多的悲欢离合,太多的悲情恨海,人们太需要和和美美团团圆圆的美好,因而这首诗就有了美丽传说:唐德宗初年,崔护到京城长安考进士未中,就在清明节这天,独自一人到城南去游玩。在一个村庄,看见桃花开得很茂盛,一小片空隙中有一竹篱围成的小院,院落简朴雅洁。院中茅屋三楹,全用竹板茅草搭成,简陋却整齐异常。崔护心想:何方高人,隐居在如此别致的地方。便上前敲门求水喝。不想遇到了小字绛娘,随父亲蛰居在此妩媚动人的女子。绛娘家窗明几净,一尘不染。靠墙放一排书架,架上置满诗书,桌上笔砚罗列,墙壁正中悬挂一幅对联,几多柳絮风飘雪,无数桃花水浸霞。语句雅致,情趣不俗。临窗的书桌上搁着一帧墨渍未干的诗笺。

上面写着一首咏梅五言绝句:素艳明寒雪,清香任晓风。可怜浑似我,零落此山中。诗句一定是这里的主人所书,似乎是在借梅花来感叹自己的坎坷身世、萧索与无奈的心境。这一切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年清明,又是桃花盛开的时候,他又来到那城南寻找那女子。却见门已被锁上,而人不知去了哪里。他很失望,便从窗棂中取出笔墨,在那门上写下了上面那首诗,并留下姓名:博陵崔护。几天后,他又念念不忘地经过城南。但寻到那小院时,却听到了里面有哭声。敲门一问,只见一老者出来质问他是不是崔护。他如实回答后,老者不由悲痛地告诉他,自己的女儿回家看到那门上的题诗后,痛悔失去了见面机会,因而久思成疾,已不治而死。崔护大惊,恳求见一面。见那女子躺在床上,果然双眼紧闭。 他不由抱着女子边哭边喊:我在这里!我在这里!没想到那女子居然睁开了双眼。于是终于和那女子结成了眷属。后来,崔护也考中了进士。他那首美丽的桃花诗因成就了一对才子佳人的姻缘,给后世留下了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在唐朝的诗人中,崔护的诗并不是特别突出的。但就因为这段佳话,通过戏曲的流传,他的诗名便远远超过许多诗人。可见诗歌必须以动人心魄的力量打动读者,方能有无穷的生命力。

唐代的株株桃花浓艳欲滴。那一片火红灿烂的桃花在诗人始所未料之时冲入眼帘,扑面而来!酿就段段岁月风情。桃花盛开在每一处客栈、每一座山寺、每一居庭院、每一条山溪,每一缕春风里、每一盏春酒中都有片片桃花凄美感人的故事。一溪桃花,一脉流水、一山青翠、一心清闲。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桃花开了,开满枝头,也开在唐代人的诗词里,生生不息,静静地凝固在诗的意境里。含羞自是不言者,从此成蹊入醉乡。诗人们沉醉了,沉醉在桃花的幸福故事里......穿越岁月风尘,催醒在历史烟云中等待了我们数千年、炫耀着独特风姿、万枝丹彩灼春融的唐人桃花诗。桃花有多娇柔,春天就有有多美丽,屏心静气与桃花翩翩起舞,用情静静聆听,用心细细品味...... 附录一

李白与汪伦交往的故事,见清人袁枚的随园诗话(卷六补遗第十一)原文录之如下: 唐时汪伦者,泾川豪士也,闻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数日,赠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绝句一首。今潭已壅塞。张惺斋炯题云:蝉翻一叶坠空林,路指桃花尚可寻。莫怪世人交谊浅,此潭非复旧时深。 附录二

崔护题都城南庄的故事,见唐代孟棨本事诗?情感。原文录之如下:

博陵崔护,姿质甚美,而孤洁寡合。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入,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眷盼而归,嗣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J8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