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欢迎阅读!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作者: 丁 彬
来源:《新长征》 2013年第1期
丁彬
党的十八大修改的新党章在基层组织建设部分增写了积极创先争优的内容,要求我们把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同“三会一课”一样,成为党的组织生活的一部分。创先争优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党的建设的战略性部署。5 年来,各地进行了鲜活的实践探索,获得了一条以创先争优为载体,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目标,更好地引导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作用的基层党建道路。党的十八大把它概括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新要求。学习新党章,就要求全党同志体会这个基本精神,融入所在党组织,进一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一、服务型政党目标在基层的落实之路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早在1944 年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就在延安的窑洞中开始思考将来夺取政权后党凭什么来执政的问题。当时,毛泽东同志选定《甲申三百年祭》作为全党整风运动的学习材料,写下《为人民服务》的光辉篇章。总结革命的历程,正是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党争取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中国的老百姓才选择了共产党。取得政权后,党在相当长的时期实行一元化的全面领导,实行计划经济,党管一切,实践证明这既管不了,也管不好。如何由“包打天下”的党转向引导带领群众、服务支持群众打天下的党的课题就赫然地摆在共产党人的面前。
政党的建设目标必须同所处的历史环境紧密结合,必须同所承担的历史任务与责任紧密结合。如今的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作了重新认识,党的十六大指出,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方位的转变,需要政党价值的调整,要适应这种变化同步推进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工作机制等转型升级。同时,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社会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转型,“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这些都要求党更突出服务群众、服务人民的基本价值方向。党的十八大正是基于此适时提出了服务型政党的党建科学化目标。
服务型政党的目标要求全党调整工作机制与方式,而至关重要的是要落到基层、落到实处。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的价值观的基本呈现,党的建设目标只有落实到基层才会发挥作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就是一条服务型政党的落实之路,对于基层党组织而言,推进转型升级就是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强化服务上来,做到寓领导和管理于服务中,加快由行政型向服务型、封闭型向开放型、“家长型”向民主型转变,通过提升服务能力来提高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
二、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之路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虽然是第一次写进党的政治报告中,但它不是一个全新的创造,而是对基层鲜活实践的总结和理论概括。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在全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各地围绕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这个基本功能进行了有效探索,几乎是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这个命题,并总结提炼出“服务发展”、
“服务民生”、“上级服务下级、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等众多设计。总结这些探索,党的十八大概括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这是十八大赋予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光荣使命。这就奠定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地位,确立了党巩固同群众血肉联系的实践道路的作用,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重要方法。
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核心在于组织带领人民群众努力实现其根本利益。马克思曾深刻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全部奋斗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人民的利益和幸福。这就是说基层党组织要始终代表人民利益,实现人民利益,让全体人民共享国家发展进步的成果。实现群众经济利益是第一位的,要通过组织群众生产和服务,不断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不断解放和发展当地的社会生产力,引领群众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实现地方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让城乡居民共享物质文明成果。
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关键在于具体地关心群众生活、帮助其排忧解难。人民群众利益是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有机统一。毛泽东同志曾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生动地指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这样做了,我们就变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紧紧围绕在我们的周围,就会真正拥护我们。
三、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吉林模式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学党章、学报告,重在落实,重在与本地实际紧密联系基础上的实践求索。吉林省在上一轮创先争优活动中有许多卓有成效的创造,今后就是要把这些创造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基本要求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吉林道路。
深化“五有一创”工程,建设服务型社区党组织。力争通过3 到5 年的努力,让社区党组织都有一个好书记、有一支专职队伍、有一处标准场所、有一笔固定经费、有一套运行机制,创建服务型社区党组织,推动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创新,这就是“五有一创”。
深化“三项工程”,建设服务型农村基层党组织。2009 年以来,通过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固本强基工程”、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和农村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吉林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机制与工作方式方法,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村党组织为主体、产业党组织为链条、流动党员党组织为补充的新型农村基层党组织覆盖体系,形成了“项目支书”、党员创业工程为核心的带头人引领机制,以“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公开、结果公开,村监委会监督)为中心的民主管理方式,形式多样、实效明显的村党组织带头人的选拔培养机制。中组部领导认为“吉林省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三项工程’是创新之举,可以向全国介绍。”
深入推进“强基富民固边”工程,建设军警地共建基层组织服务边境模式。吉林省全力实施“强基富民固边”工程,按照“一连一村、一哨一屯、就地就近、双方自愿”的原则,广泛开展以“两个支部一起建、两条战线一盘棋、两个民族一家亲”为主要内容的军警地共建基层组织工作,力求通过5 年努力,使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进步,边境地区更加和谐安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坚实,各民族群众生活更加美好。
实施两年来,有力地推动了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了边境地区群众的幸福指数。
深入实施“三帮扶”工程,建设机关党组织直接服务群众制度。为加强农村薄弱基层党组织建设,吉林省委从省直和驻省中直机关中选派1000 余名处长,到贫困农村实施帮扶。两年来,帮助村里完善基础设施,改造泥草房、修桥修路、安装路灯、建卫生所和图书室,并将援“资”帮“建”与送知识、送技术、出主意相结合,变“输血”为“造血”,引进项目,治穷根、走富路。省直机关“千名处长进千村”活动被评为全国机关党建科学化“优秀案例”。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9j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