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幼儿的数学教育

2023-01-22 08:17: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开展幼儿的数学教育》,欢迎阅读!
幼儿,开展,数学,如何,教育


如何开展幼儿数学教育

一、注意操作形式要多种多样,促进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

我们在组织游戏活动时,不仅让幼儿学习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又要注意各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同时,还得教给幼儿有关的数学方法和经验。在球碰球游戏中,幼儿每拿到一道算式就口编一道符合逻辑的应用题。在此类游戏动中既能增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又训练了凑十法的计算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在认识三角型时,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测量、触摸、动手制作等多种方法来感知长方形 正方形以及三角形的结构特征。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二、注重幼儿动手操作活动的实效性,提高幼儿数学的感性认识。

不要认为幼儿动手就算操作,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和幼儿实际水平,精心设计活动。注重其实效性和推理性.如:学习“6”的组成,课上教师为每个幼儿准备了6个玩具块,教学时,要求幼儿先数一数共有多少块玩具,再把玩具分成两部分,试试有多少分法?幼儿兴致勃勃地开始来操作,还未等幼儿完全分好,教师已请幼儿回答结果,教师虽说让幼儿操作但不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操作时间,这样操作只是走过场而已。教师可设计成如:准备6种物品(1)按大小分,可分成15512)按颜色分,可分成24423)按形状分,可分成33.教师让幼儿操作时,应进一步提出要求,你是怎么分的?想一想,还可以按什么分?你还想出了哪种办法?这种描述尽管只是对感性认识的描述,但它却是形成概念和判断的基础。所以在设计操作时,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活动的要求,规定操作程序和规则,设计操作的步骤及需要幼儿观察和思考的问题。幼儿只有通过比较观察才能抽象出分解组成,幼儿充足的时间,幼儿来操作也是保证操作成功的重要条件。



三、注重操作活动的游戏化,让幼儿在主动探索、操作中获得知识,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我们将操作活动游戏化,就能够较好地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使其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在学习7的组成时,我一改以往先由老师讲解、示范演示教具,再由幼儿模仿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采用玩撒圆片游戏,我将黄 蓝两种颜色不同的圆片分别贴在一起制成双色圆片,游戏时,每人得到7个双色圆片,幼儿7个双色圆片往桌子上轻轻一撒,看一看,7个圆片中有几个黄色圆片,几个蓝色圆片,从而自然得到7可以分成几和几,再将其结果一一记录下来。此经过反复游戏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最后,再由老师系统地总结幼儿所记录的答案。这样把幼儿所获知的感性经验真正上升为理性知识,在操作活动中不断强化其数概念。



四、灵活运用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




学习数学活动中最忌讳的就是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应把知识重点放在发展幼儿思维能力上,使幼儿有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念、判断推理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数学教学中体会到,掌握各项知识的顺序为:读数、基数辨认图形、分类、写数字、组成和加减法,最难的是组成和加减法运算。可以充分利用操作活动来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如:学习4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设计下面的内容,这是其中的一组请幼儿仔细观察4瓶果奶的不同,1)瓶的大小不同:1小瓶,3只大瓶;2)瓶的形状不同:2只细颈瓶,2只普通瓶子;3)瓶的颜色不同:3只红色瓶,1只绿色瓶;然后,让幼儿根据刚才的观察,用数字卡片排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并说出理由。幼儿必须运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语言表述等手段来完成这项任务。这比直接让孩子死记4-1=31+3=4效果要好的多。孩子的理解性也会提高很多.



数学活动中,操作法幼儿探索知识,寻找知识之间联系的有效方法,这是一个引导幼儿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幼儿必须动手动脑。因此,数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更好地运用操作法,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使操作法发挥最佳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6P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