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让一年级的孩子学会自律》,欢迎阅读!
![自律,学会,年级,孩子](/static/wddqxz/img/rand/big_77.jpg)
.
让一年级的孩子学会自律
胡场小学 刘开琼
自律就是自我约束力,是指自制力,自控力,自律力。自我约束力是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强调自我约束,立德修身,历来是古代先贤所推崇的高尚品质。主要是教育人们自觉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贤。
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是自我约束力,而培养自我约束的基础是信任,真正的信任是无条件的;培养好习惯,是人格品质的培养,家长、老师要做到,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信任孩子与培养孩子的自信,在失败中挖掘孩子的潜力。
总的来说,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学生的自我约束力是他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个性的充分发展。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一、让学生自己管自己。在孩子的自我管理中,可以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从根本上说,儿童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内外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引导中小学生自我管理正是其内部因素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对此我个人的理解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更多的是培养孩子主动做作业的好习惯。培养他们的主动性。这里有个误区,当说到放手学习的事情上,很多家长和老师都会困惑于“放”,放不等于不管。孩子毕竟比较小,他需要我们提醒和督促,同时也会因为自己的不稳定性而吃点小苦头,比如“没有完成作业”,“考试出错”等等。当出现这些情形的时候,是很好的机会让孩子认识到“后果”。这是时候不是排名说话,也不是得表扬说话,而需要老师、家长有个很好的心态,让孩子明白这是为自己在学,自己安排好时间是对自己负责任。而这个时候我们老师、家长需要出手来帮助孩子分析该怎么做。这个时候孩子是得到鼓励和指导,知道如何去做的更好,也会消去很多紧张和不安,在日后后避免只关心结果(成绩),而不关心过程(真正学到了什么)
二、我们要强化意识。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
.
.
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在丰富多彩的的活动中培养能力。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将“捕鱼”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鱼”给他们,即通常所说的“授之渔”,而不是“授之鱼”。
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
1.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放纵与任性的是很有所作为的,人之初是完全没有自我调控和调节的能力,这时候的孩子完全受冲动与欲望的影响,很难长时间做一件事情;进入幼儿园后,才逐步发展自律的能力,而这时候的家长和老师,就担当着重大的使命,去帮助和引导孩子。我们要求孩子遵守行为规范,和同伴友好相处,是想帮助孩子形成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使他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孩子只是浅显的接受,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的了解。这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配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与孩子共同的游戏中逐步帮助谈发现问题、制订规则、并引导孩子真正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那样做会出现什么问题?在细小的活动中,通过孩子相互的比较,让他们不断得出结论,从而不断内化自己,要求自己,约束自己。
2.灌输给孩子正确的价值文化。自律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对价值的内化和技能的获得。价值内化就是个体赞同和认可社会规范、道德准则所赞同的价值观,并以此约束自己。
3.让孩子掌握控制自己行为的技能。也许有的孩子已经明白了自律的道理,知道要自我我约束,知道该干什么事情,而什么事情又不能做,但是孩子毕竟还很小,有的时候还是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控制自己,常常是事后后悔。
4.延迟对孩子需要的满足和抵制欲望。不要总在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愿望,不要让孩子的欲望膨胀。真正的学到了东西,改变了以往的不良习惯。曹老师解释关于为什么要延迟满足,她说,现在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周围会有很多大人在身边围着转,孩子的任何要求很多时候在家庭中总是在第一个时间等到满足,而进入学校阶段对于学习的映射为“考试必须考第一”、“必须得到同学老师的认同”、“必须得到高于其他同学的关注”等等,而一旦这些达不到的时候,有些孩子就开始厌学、开始逃避,这样各种各样的性格问题就都凸现出来。
5.自我反省。一个自律的人,是一个能够自我反省的人。老师和家长要从小
.
.
开始培养孩子反思的习惯。每到学期结束或者孩子过生日、孩子又长大一岁的时候,问问孩子,我们的学期快结束了,我们又长大了一岁,你觉得自己学到了什么本领?哪些地方自己进步了,哪些地方做得还不够好?在新的一年里你有什么打算?
从小培养孩子学会自我约束不仅能够让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有助于孩子更好的认识社会,从而投入生活和学习中。
.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3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