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晓东

2023-01-15 19:51: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傅晓东》,欢迎阅读!
晓东
傅晓东,1961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现任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中医师,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 撰写和发表医学论文数十篇,参与《通过耳聋患者听力损害的机理探讨耳与肾的关系》科研课题,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江苏省中医院耳鼻喉科陈国丰主任师承于全国著名老中医干祖望教授,集干祖望教授与自己30多年临床经验于一体,在中医耳鼻喉科领域颇有造诣。 一、执着中医经典 指导临床运用

历代名医,皆源于对中医经典的执着。陈老师常说:中医经典著作和理论是几千年来临床经验总结与升华。作为一名中医,应当博古通今,只有谙熟经典,博览各家,方可开拓视野,见病知源。陈师精勤于经典,对历代喉科专著极为精通,他凭籍深厚的理论基础,发皇古义,临证触机即发,挥洒自如。如据《素问·阴阳类论》喉咽干燥,病在脾土的理论,从培土生金治疗慢性咽炎;《素问·宣明五气篇》所论:五气所病,……肾为欠为嚏用温阳补肾的方法治疗过敏性鼻炎;依《医微》心寄窍于耳,凡用心过度,火为之扰,鸣则有之,用导赤散治疗耳鸣,其效甚佳;从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以三子养亲汤治疗咽滴漏症等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疗特色。 二、强调辨证论治,提高临床疗效

陈师认为:一方治多病,一病选多方,关键就在于辨证。诚如《本草经》所论:凡欲治病,先察其源,候其病机。一是靠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二是认真仔细询问病史,分析推敲;三是要不断积累经验加以总结他娴熟地学习运用干祖望先生总结辨证施治公式从周详而又细致的望、闻、问、切、查五诊所获得的症候群中寻找微妙的特征,作为剖析明辨的手段,以逐项分析,综合取舍。如对耳鸣虚实的辨证,从耳鸣的音调、音量中加以区别:音调高亢、尖锐者为实证,音调低沉者为虚证;音量大者有虚有实,音量小者多为虚。两者合参,辨证分析,提高了辨证的准确性。又如对复发性口疮,陈师应用引火归源法的依据在于:一是口舌溃疡点周围不充血或轻度潮红,二是舌质嫩红,关键的一点是手足发冷,膝有凉感,由此而治,效若桴鼓。

临诊中,陈师尤其重视和强调进行检查时必须采用正确的方法,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比如看指甲色泽,一定要半握拳看,才是本色,若伸展看,其色即为淡白色,似为血虚;看舌质,一定要将舌体放松,半伸展,才是本色,若伸展过长,舌肌紧张,其舌尖艳红,似为心火,其实都是方法不对而成假象。舌体有裂纹,常为气阴两伤,但陈师认为只有舌质红、少津,进烫食或酸咸味即痛,才为火热灼阴,若无感觉即为生理性的沟纹舌。

三、重视病证结合 拓宽临床发展

陈老师常说:病有中医的病名和西医的病名;证指中医的证型,这三者都要结合起来,这不但对充实中医,加强中医现代化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中医的科研、剂型改革、衡量疾病的临床治愈还是病理性治愈将起到重要作用,甚至于能对某个疾病的治疗得到新突破。陈师说:病证结合,切莫西化,而是要将西医的一些检查阳性体征及实验结果纳入到中医的辨证之中,这样既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也有利于拓展临床思路,还能在一些疾病无证可辨的情况下为中医论治提供依据。老师很好地运用了干祖望先生用夏变夷、推陈出新的思想,如过敏性鼻炎,若常规采用益气、温阳、脱敏治疗,常出现下鼻甲肥大,黏膜红润或艳红者。对此,老师则采用清泻肺气的葶苈大枣泻肺汤;同时,对过敏性鼻炎出现中气不足,清阳不升之证时,他独特地提出和运用了升阳脱敏法,其效极佳。

陈师认为:病证结合实际上就是中西医结合的内涵之一,它以中医辨证为本,也不忽视现代医学的诊断手段,在辨证用药的同时加上辨病用药,能拓宽中医的临床发展。 四、善于分步治疗 巩固临床疗效

陈师强调临证中既要重视疾病的起因,也要注意疾病发生、发展、转化的规律,更要重


视治疗后的反应,避免固守一个证型,一治到底的机械辨证。临床上常常采用祛邪、治疗、调理三步曲。第一步祛邪,即扫除障碍;第二步治疗,即针对疾病辨证论治;第三步巩固,即调理人体脏腑功能及阴阳气血的平衡,稳定疗效。

许多患者平时不重视轻微的慢性疾病,在症状加重时才就诊,这个加重大多由外感或其他某种因素造成,更重要的是耳鼻咽喉科的慢性病,既是感冒的继发病,也是感冒的后遗症,或者说余邪未尽,故祛散外邪至关重要。另外,疾病在不同时期,都有证的转化和侧重规律,其治疗也就各有所重。如外耳廓湿疹,多因风湿之邪所致,初期风胜为主,治疗以祛风为要,其次利湿清热;中期湿(热)胜为主,治疗以利湿清热为要,其次祛风;后期血(阴)虚为主,治疗以养阴血为要,其次祛风。又如分泌性中耳炎,初期以宣肺化痰,后期中耳积液消除,但患者耳仍闭闷,是因为咽鼓管功能未恢复,当以理气通窍法为治。

陈师尤其重视疾病后期的巩固治疗,他说:疾病的过程是邪正斗争的过程,人体的正气必然受到一定的损害;况且凡药能逐邪者,皆能伤正,能补虚者,皆能留邪,因此在疾病的后期,一定要注意顾护正气,驱逐余邪,以防疾病的再发作。如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发作期常祛邪脱敏;缓解期正虚,应长期服药,可23天服药1剂,以扶正固本,防止再发。 五、提倡严谨用药 缩短临床疗程

陈师常说:用药如用兵,处方如布阵。药之于人,损益皆备,若处方调度不精,用药不审,盲于冲锋于前,不顾其后,定得败北。临床用药要注意:一是辨证论治,审证求因。只要辨证准确,则自然法随证制,药随法出,关键在于以证选方用药,切忌头痛医头,脚疼医脚。

二是用药要精。只要明辨其证,投药不在多而在于精,应多选择一药多用的药物。如虚火喉痹、阴虚炼痰者,常选用天竺黄,能化痰而不伤阴;瘀血证又有失眠者,选丹参既活血又安神,而有一石二鸟之效。

三是用药宜轻灵制胜。人受邪产生机体失衡,如同天平,稍予增损即能补偏救弊,如果重剂猛攻,往往会造成人为的机体失衡,甚或医源性疾病。即使是重病、急症用猛药,也需中病即止。陈师处方谴药一般不超过10味,药量也多轻灵,然扣证紧密,足以达轻可去实之效。

四是辨病用药,症、证相参,在辨证的基础上选用针对病用药。如板蓝根、贯众抗病毒;急、慢性扁桃体炎时用挂金灯等等,均可在明确疾病的同时选用。更重要的是对科研已确论的方、药或某些老中医经验用药都可在辨证的基础上选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2s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