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桃花溪》和谢枋得《庆庵寺桃花》古诗词比较赏析

2023-03-22 04:49:5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张旭《桃花溪》和谢枋得《庆庵寺桃花》古诗词比较赏析》,欢迎阅读!
张旭,花溪,古诗词,赏析,桃花
张旭《桃花溪》和谢枋得《庆庵寺桃花》古诗词比较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甲)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乙) 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知背景

甲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

乙诗:南宋灭亡后,谢枋得坚持抗元,失败后变易姓名躲藏在风景秀丽、群山环抱的武夷山区,一住二十年。此诗写于这一时期。 (推诗意)

1.从第二首诗桃源、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中,可知该诗取意于晋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析情感)

2《桃花溪》和《庆庵寺桃花》同取桃花这一意象,但两诗寄寓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全诗和背景加以赏析。 .....【答案】

1.避秦 渔郎(桃红、问津)

2《桃花溪》是诗人张旭借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创作的写景诗。此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表达出诗人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之情,也隐约地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庆庵寺桃花》的作者在南宋灭亡后,变易姓名,躲藏在武夷山区,借自己门前桃花开放,抒发避世怕人知晓的心理,表示与新朝的决绝。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桃花源记》写渔人偶遇桃花林,顺水中的桃花,找


到尽头小山,由洞口入桃花源,发现一个美丽富饶、安定祥和的世界,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庆庵寺桃花》中,桃红《桃花源记》中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避秦取意于《桃花源记》中的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渔郎取意于《桃花源记》中的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问津取意于《桃花源记》中的后遂无问津

2.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要结合诗歌内容和背景体会感悟。

《桃花溪》借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创作的写景诗,诗的前两句写桃花溪两岸多桃林,暮春时节,落英缤纷,溪水流霞,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恍若在虚空里飞腾。诗的三、四句,是但见一片片桃花瓣随着清澈的溪水不断漂出,却不知那理想的世外桃源洞在清溪的什么地方呢?这里,桃源洞的美妙景色,是从问话中虚写的,诗人急切向往而又感到渺茫难求的心情,也是从问话中委婉含蓄地透露出来的。此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也隐约透露出作者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

《庆庵寺桃花》作者谢枋得,南宋灭亡后,在浙赣交界一带抗击元兵,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不久,信州失守,他变易姓名,躲藏在武夷山区,卖卜论学于建阳市中,一住十二年。这首诗首句从桃花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桃源,并用一字写出是避秦的好地方。他们长期生活在这里,欢度着幸福的年月,无忧无虑。后两句写桃花一开,万一随流水出洞口,再有渔人发现怎么办呢?如果我在那里,就决不会让桃花落入水中。这首小诗借自己门前桃花开放,结合自己逃难现状,发挥丰富的想象,表达对桃源的向往,抒发避世怕人知晓的心理,表示与新朝的决绝。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1M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