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学习什么

2023-04-04 18:37: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学习什么》,欢迎阅读!
学校教育,学习,什么,学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生在学校教育学习什么

作者:刘源

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年第04

摘要:我国当代教育的弊端导致了我们的教育忽视学习者本身,这是人本主义教育所竭力反对的。人本主义的教育强调应该首先关注教育的对象——人。只有了解人、尊重人,以人为本,才能教育人、完善人。在明确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基础上,学校教育就应该以协助学生学习到如何认识自我存在和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为目标,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人本主义教育自我教育自我存在

中图分类号:G40-0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110-0013-02

一、我国当代教育的弊端

建国六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教育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在这些成绩的背后,还潜藏着许多深层次的教育题。概括地说,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教育观念的思想束缚。中国传统的教育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结果使教师依靠传统教育经验来进行教育实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到今天,中国教师的教育实践也更多地是受传统经验的影响。这种束缚体现在教育过程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师生关系、课堂气氛、课程评价等一系列组成部分中。

2.社会快速变迁和教育滞后的矛盾。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各个方面迅速发展的三十年,我们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而在经济社会进步的同时,教育的发展却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时代,一国的教育如果总是滞后于本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就必将成为这个国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3.对当代教育价值的怀疑态度所引发的普遍而深刻的精神危机。我国近三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坚定地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而奋斗的劳动者,而这些劳动者所接受的教育也是以此为目的的。然而,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这种强调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观需要逐渐转变为满足人自身的发展需要的价值观上来,教育不仅要为社会的发展培养人才,更要使个人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和发展。是,我国目前的教育现实却很难让人相信它能担负起这样的历史重任。 二、人本主义教育学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人本主义心理学既反对行为主义学派将人机械地等同于动物,也反对精神分析学派强调以非正常人为研究对象。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认为心理学应该探讨的是完整的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人的研究旨在帮助人了解自己的需求、欲望、感情、价值等内在心理状况,以及此等内在状况之所以影响自己行为表现的原因。这些观点反映到人本主义的教育学习上,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学习形式。

从人本主义教育的立场来看,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个体性,使他认识到自己是独特的存在个体,并最终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人本主义教育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人价值观,因而在理论上是强调因材施教的。

从人本主义的学习观点来看,学习的活动应由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罗杰斯认为教师首先要信任学生,信任学生的学习潜能。只要抱有这种信任的态度,并愿意让学生自由学习,就会在与学生的交往中逐渐形成适应自己风格的、促进学习的最佳方法。同时,罗杰斯还列举了10种在他看来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如同伴教学、分组学习等。 三、学校教育学习目标

面对当今越来越强调满足个体发展需要的教育,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的各个方面都要确立这种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而在所有这些方面中,构建合理的、有助于现实个体发展需要的目标就成为了根本。那么,什么样的目标最能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呢?

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有两个目标,一个目标是使学生获得一种学习的兴趣以及在结束学教育进入社会之后,还有进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另一个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能够发现自我存在的途径。

1.自我教育。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非常迅速。一个人如果仅仅依靠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是难以应对进入社会后所面临的挑战的,所以,必须提高自我育的能力。然而,我们所面对的教育现实是——教育扼杀了人的求知欲,或者是从来就没有成功地教育过人如何去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学习,因为过去我们的教育都是强调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目标,而忽略了人本身的需要。

真正的学习,应该是学习者从内向外的一种对于学习知识的需要,之所以强调其内在性,是因为外显的行为无法始终反映人真实的内心活动。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所以,我们强调学习要由内而发,当学习者以知为乐的时候,就会在自己需要的时候自觉地学习。另一方面,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如何有效地寻找知识而不仅仅依赖教师来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虽然当今社会获得知识的手段日益增多,但如果不懂得通过有效的途径来寻找到有用的知识的话,就会影响到自己教育的效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发现自我存在。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论,就应该重视人的存在这一问题。存在主义强调个人具体存在和人生体验,强调个人对自己的命运负责。而活在当下的人们,往往最容易忽视的就是自我存在的问题,甚至有人会对此麻木。正如克尔凯郭尔所讲的那个故事一样,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存在的时候是发现自己已经死了的时候。这就是当代人存在的现状,我们成天在忙碌,却从来没有时间停下来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会这个样子?这反映在教育问题中,正是我们过分强调要让学生掌握以后生活所必需的技能,而忽视了帮助他们觉察自我存在的途径。而如果一个人忽视,或者从来不曾认识到自我存在的真实情况,他就很难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下更好地存在下去。

我们的教育需要增加这样的学习内容——让个体更好地发现自我的存在,让每个人都生活得更加有意义。这种意义虽然强调的是个体的独立存在,然而这并不与我们的集体意识相悖,因为只有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在正确认识到自我又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时候,我们的社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学习,重视人的存在和人的发展,这是过去的教育所欠缺的理念,也是我们今后应该加强的方面。只有在强调个体主体性的基础上,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我们社会才能更加具有活力,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易森林.试论中国教育理论教育实践的关系[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2006,(1):104-106.

[2]杨韶刚.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9.

[3]张春兴.教育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55. [4]施良方.学习[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巴雷特.非理性的人——存在主义哲学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07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