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察报告

2023-03-11 04:17: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观察报告》,欢迎阅读!
观察,报告,教育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观众教育问题。 就目前热点问题之一, 优等生的心理问题, 我利用教育见习的机会, 进行重点观 察。

我所在的见习地点是XX小学三年一班,在进班级听第一节课的时候,一个 女生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在课上异常活跃,积极回答问题。经班主任介绍后,我 了解到,她是班级的班长,名叫 XX不仅学习优异,经常参加文艺汇演,多才 多艺,赢得了各科老师的喜欢。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 我把重点转向了她, 平时上课时观察她, 下课有时找她 聊聊天。从和她接触中, 我了解到,她的父母是普通工人, 平时是由奶奶带着她。 从小,奶奶就给她灌输, “只有好好学习了,以后才能赚大钱”的思想,所以, 必须好好学习不然,就要像爸爸妈妈那样工作。并且,她放学回家就要立刻写 作业,不许看电视,周六周日可以看,但是因为要进补习班,所以几乎没有时间 看。当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 奶就会非常生气, 就会说她笨, 埋怨她又贪玩了, 并经常说,如果再不好好学,爸爸、妈妈和老师,就都不会喜欢她了。 “我不希 望她们不喜欢我!”她坚定地说。

有一次,班主任老师检查作业,班级里有 3 名同学没有交,其中就有她。老 师询问大家原因,XX说忘带了,老师点点头,让她明天补交上来,其他 2名同 学也说忘带了,但是,老师大发雷霆,狠狠的教训了他们一顿,嘴里还念叨着: “她忘带了,老师相信她!她上课表现好,平时作业完成的也好,你们让我怎么 相信?如果你们做的也像她那么好, 我就相信你!”我发现, 在老师说话的时候, 她露出了得意的笑。

还有一次上课, 老师让她站起来回答问题, 但她回答错了。 老师没有多说什 么,只是让她先坐下,听听别人的想法。没想到,她一坐下就开始趴在那哭。等 到了下课, 我就专门去问了问她:“你为什么哭啊?老师刚才没有批评你啊! ”没 想到,他说:“我觉得我很笨。连那么一道简单的题目都回答错了。

又一次,我在批改班级同学们的作业, 那正是下课之际, 有几名同学跑到我 身边来,翻翻这翻翻那的。后来,他们翻到了她的作业本,这时,一个同学把她 的作业本翻开,撕下了半页,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另一个同学,把她的作业扔到 地上,踩了几脚,其他的同学就在旁边哈哈大笑。

从上面的这些现象,我总结出班级里,优等生的“心理综合症”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虚荣心理


由于优等生在班集体中是同学们最崇拜的对象,在集体中始终处于骨干地 位,经常受到老师的偏爱,在加上孩子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不能够正确的对待, 故盲目自信,沾沾自喜。在这种优越的环境中,助长了优等生自命不凡的心态, 过高的抱负而产生了以我为中心的意识,以至产生了消极的虚荣心理。

二、 追求完美

追求完美是优等生“心理综合症”最重要的表现。这种追求完美的倾向一方 面表现在对自己的期望过高,过分要求自己,处处争强好胜,在行动上过分注重 细节而显得刻板教条,有时候稍微做得不够完美,不符合自己的心愿、理想便忐 忑不安,严重的甚至出现强迫症症状;另一方面追求完美的倾向还表现在对他人 和环境的过高期望,从而导致对生活的不满和人际关系的紧张,与周围人相处困 难。

三、 不和群

优等生与人交往容易产生目空一切, 高人一等,惟我独尊的心理,不善于交 流,嫉妒心理严重,害怕别人超过自己,与人难以相处明显得孤独与冷漠,心中 有烦恼和苦闷无法向别人宣泄和释放。 这种现象有损身心健康发展,更不利于同 学之间的友好相处。

这样的孩子,在每个班上都有那么几个。因为在任何一个班中,总有几个优 秀孩子,他们活泼可爱,聪明伶俐,平时深受老师的喜爱,上课提问次数最多的 是他们。班中的五角星最多的是他们,表扬次数最多的是他们,他们心里经常会 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老师最喜欢我,班中我是最好的孩子。久而久之造成了许 多负面效应,这些孩子逐渐开始经受不起任何挫折与失败。 我觉得对优秀孩子更 应严格要求,不能偏爱。有时,在班级上,老师在批评一些同学时,总是顾及说 某些孩子是比较好的孩子,都会对他们的一些小错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是我 却发现,有的好的孩子却把这些老师对他们的容忍当成了一种习惯,

对班上的一

些纪律也开始逐渐无视,这样对他们的成长非常不利。对优秀孩子,我们时时要 督促他们,要教导让他们学会善于发现和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取他人之长, 补已之短,我们不能把这些优秀的孩子从集体中分离出来, 给他们加上特殊的防 护罩,让他们处处有一种不同于人的优越感, 结果是反而把他们推向反面,助长 许多不良习惯的形成。

优秀的孩子在班级中确实是一道风景线,但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对他们偏爱 有加,而去忽视其他孩子,我们面对的应该是全体学生。在处理班级事物时,尤 其是奖惩方面,对优等生,一般学生和差生应要使用一个标准。通常,优等生易 受到偏爱,差生经常使老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z3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