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费凌云》,欢迎阅读!

单位:涟水实验幼儿园府前分园
【关键词】 游戏、幼儿教育、游戏主体
【摘要】 游戏是每个人非常熟悉的一种娱乐活动,通俗说法叫做“玩”,所谓“玩游戏”是一种快乐的行为。游戏是儿童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游戏也是幼儿的天性,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在幼儿园里,游戏已被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我们逐渐认识到游戏是幼儿有效的学习手段,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对幼儿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幼儿游戏的现状做系统的分析了解有利于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有效地运用游戏。
1
浅谈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作者:费凌云
一、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让孩子走走跑跑的体育游戏也不仅仅是锻炼孩子的筋骨,让孩子唱唱跳跳的音乐游戏也不仅仅是进行艺术的熏陶。这些活动性的游戏,不但培养了孩子的活泼、勇敢、坚毅和关心集体的个性品质,而且有助于孩子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发育,从而促使智力的发展,还有利于孩子感觉统合能力的增强,从而避免因感觉统合失调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写字等精细运动不协调等学习困难。
1.游戏能够促进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
游戏是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保障。身体健康的幼儿比身体不健康的、营养不良的儿童更喜欢游戏。游戏使幼儿身体各器官得到活动和锻炼。大肌肉运动:追、跑、跳、攀爬、推拉的游戏,小肌肉运动:拼图、搭建、绘画的游戏,都能促进幼儿骨骼和关节的灵活和协调。幼儿在各式各样的游戏中变得结实、健康,在遇到外界环境刺激时,变得反应迅速而敏捷;在快乐的游戏中形成各种技能,增强了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游戏可以满足幼儿身体活动的需要,为幼儿身体的正常发展提供了许多动作练习和运动的机会,增强了儿童的体质。
2.游戏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幼儿通过游戏及玩具材料,可直接和间接地获得日常生活环境中有关各种事物的知识,促进幼儿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发展。游戏中的假扮和象征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其解决问题的技能;积木游戏是培养幼儿三维空间思维能力的最佳方法;游戏中对物品的假象促进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幼儿在游戏中相互接触、积极交流,语言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2 游戏为幼儿提供了重复练习的机会,幼儿通过游戏来获得各种技能,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了处理问题的能力。
3.游戏能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幼儿在游戏中的情绪总是愉悦的,幼儿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当幼儿全身心投入游戏时,会感到极大的快乐和满足,体验着成就感和自豪感。游戏中,幼儿有时也会有消极情绪,当因愿望和需求受阻而产生消极情绪时,幼儿会在游戏中学会控制和削弱这种情绪,从而保障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在角色游戏中,儿童通过模仿成人的言行,体验成人的情感,初步形成理解、
1 2
《西北职教》2008 10期
《学前教育学》刘晓东、卢乐珍 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365页 18—21行
同情、尊重的良好情感。
4.游戏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交往的最初方式。在游戏集体中幼儿需要互相适应,服从游戏规则,掌握轮流、协商、合作等社交能力。特别是在角色扮演的游戏中,幼儿体验所扮演角色的身份和情感,使幼儿逐渐学会理解他人,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掌握社交的态度和礼貌,获得人际交流的技巧,加深同伴间的友谊。游戏可以培养幼儿合群的性格,可以提高幼儿交往技能,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还锻炼了幼儿顽强的意志。 游戏能增进幼儿间的交往,幼儿能和同伴互相合作,并且能用语言和同伴表示自己的想法和请求,我班有一个年纪较小的幼儿,平时不太爱说话,也不跟老师交流,但是我发现在游戏的时候他就可以和不熟悉的同伴成为合作伙伴,并且能和他们进行语言交流。
二、教育活动中游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游戏可以说是儿童的工作,其意义与价值是颇为广泛的。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也越来越重视游戏的重要性,也在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然而由于我们对游戏的研究不够深,对幼儿年龄的特点的分析不够广泛,我们的游戏活动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忽略了游戏自身的价值
教师总是过多关注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作用,特别是智力发展方面的作用,而忽略了幼儿游戏的纯粹性。有64%的教师认为,游戏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获得经验的乐趣。3 因此,教师们在提供游戏类型时,主要考虑的是游戏的教育作用、较多地提供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等完成教学任务。或是提供类型单一的积塑、建构、拼图等结构游戏,安排最少的就是幼儿最喜欢的角色游戏。游戏活动的类容和形式都是由教师统一安排,什么时候玩什么游戏,用什么玩具材料都由不得幼儿做主;在阻止游戏时,教师大多重点指导幼儿的智力、品德常规等。例如:教育他们不争抢玩具、不乱扔玩具、不大声吵闹,学会谦让、合作、分享等。教师把自己认为好的、应该做的交给幼儿,不好的立即制止。教师总是急于给幼儿现成的答案,而忽略了游戏中幼儿自己的探索,不能从幼儿的角度去考虑游戏对他们的额价值,是幼儿积极主动的游戏活动变成消极被动的适应教师的活动。例如,发现幼儿在游戏中搭的城堡歪歪扭扭时,总是不厌其烦的跟他讲道理,要怎样怎样搭才会结实,然后让他改正,使得幼儿失去一次探索发现的机会。
2.忽略了儿童的主体地位
游戏的开展并非是根据幼儿自身的兴趣,去自由的在游戏中满足愿望愿望、获得发展,为了让幼儿逼真地反映现实生活,不少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为幼儿提供现成的玩具材料上,例如,角色游戏中,为幼儿提供酷似真实物品的自制玩具:用海绵和布缝制的包子、饺子、馄饨等;用空的原装食品包装袋塞满报纸并封口而成的方便面、饼干等等,这些现成而美观的“食品”,儿童只能被动地摆弄,游戏的制动性和自主性被剥夺了。教师为儿童准备的玩具材料并没很好的体现小、中、大三个年龄班各自的特点。在游戏中,教师犹豫缺乏对幼儿经验水平的了解,只能人为地去指导、帮助或教幼儿游戏,以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幼儿游戏的水平,结果教师往往感觉太累、太麻烦,而幼儿却觉得没了兴趣,这严重违背了幼儿游戏的特点。其实儿童需要的是对游戏过程的体验,而非教师追
3
参照《幼儿教师游戏观研究》 毛曙阳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求的游戏结果。
3.缺乏正确的观察指导
教师在知道游戏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因此,游戏往往缺乏计划性,教师缺乏对游戏指导的目的意识,不了解幼儿游戏的意图,从而不能给幼儿的游戏行为给予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教师对幼儿观察的时间少,参与游戏的时间也少,反而是直接指导的时间太多。教师们大多对游戏有较强的干预意识,总是关注游戏的结果,而缺乏足够的耐心让幼儿在游戏中尝试、探索、发现。尤其是组织幼儿自发游戏时,除了提供和多种材料、场地和时间外,教师像个旁观者,而不能对游戏中的各种因素加以综合。这正是因为,教师没有观察幼儿的游戏,而不能对幼儿的游戏做出正确判断。
三、充分发挥幼儿园游戏活动的作用
1.做幼儿游戏的伙伴和支持者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什么时候玩什么游戏、怎样玩、和谁玩、在哪里玩等问题应该放手让幼儿自己决定,这样才能满足幼儿自主游戏的需求。真正做到尊重儿童游戏的愿望和保护儿童游戏的权利,才是科学的儿童观。教师在幼儿的游戏中应作为幼儿的伙伴与幼儿一起游戏,在幼儿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和帮助。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幼儿游戏,对每个幼儿的的经验水平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
2.和幼儿一起准备游戏材料 幼儿是游戏的主体,在游戏中需要什么物品和材料,只有幼儿最清楚。因此,教师应与幼儿一起准备游戏材料,可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从家中带来,也可以共同收集废旧物品,根据需要自制,这样不仅能满足幼儿动手操作的愿望,还有现成玩具所没有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总之,教师应该以儿童的需要为前提,让幼儿讨论游戏中需要什么,可以用什么东西来替代制作等问题。
3.和幼儿一起讲讲玩过的游戏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玩过的游戏好不好,幼儿最有发言权。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应认真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及时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一些闪光点,通过对游戏的点评,将幼儿游戏中有创造力的行为加以肯定,以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教师应调动偶尔的积极性,让他们讲讲自己当天玩过的游戏,自己玩得是否开心,遇到什么问题等等。
四、结束语
幼儿通过游戏获得生活经验、社会情感和各种生存技能,只有充分研读幼儿,深入分析环境,让幼儿向后游戏过程,在体验中做出与自己能力相符合的活动,才能保证幼儿园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从而促进教育活动有效完成。
【参考文献】
1.戴自俺、龚思雪主编:《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四川教育出版社。 2.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3.刘晶波:《师友互动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刘晓东:《解放儿童》,新华出版社。 5.刘晓东、卢乐珍:《学前教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 6.《早期教育》2008年5、6月刊。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w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