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本主义儿童观教师观教学观主要意义》,欢迎阅读!
人本主义儿童观教师观教学观主要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怎样运用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呢?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人本主义思想,首先要求教师找准一个角度、围绕一个中心、扮演好两种角色。
一个角度。首先要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有关原理作深入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好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中高扬“人本主义”旗帜,促使个体和谐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特别重视人的情感、勇气、自信等方面。它的主要观点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健康人”。成长与发展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倾向,其中,自我的充分发挥和实现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人并不是被动的受到环境的`制约,人具有创造性、主动性以及对自己的未来作出能动的选择。人的本性由经验、无意识和情感所滋育,但不为这些因素所决定。这些基本理论,是我们实现“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出发点。
两种角色。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认为:人的自我实现则是人的潜能不断得到发挥的一种动态的、形成过程。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创造最好的条件促使每个人达到他所能及的最佳状态,帮助个体发现与他的真正的自我更相协调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提供一种良好的促进学习和成长的气氛。因此,必须制定出适应的课程,培养作为促进者而不是权威者的优秀教师,来作为实现这一教育目的最可靠的载体。基于以上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扮演好“两种角
色”,一是促进者,一是提问者。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没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学习的自然结果,没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材料中的教师不是教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善于提出问题,扮演好提问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实现“自我”,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问题的形式,尽可能切合学生的兴奋点,以引起强烈的共鸣,实现教与学和谐统一。要注意问题的梯度,体现教学对象的个性差异。要以民主的态度组织好学生进行讨论,对于问题的解答,不追求千人一面,肯定有偏颇的答案,允许有不同的答案,鼓励有创意的答案。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s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