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健身类APP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12-29 20:59: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运动健身类APP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欢迎阅读!
发展现状,对策,健身,运动,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运动健身类APP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郭佳璐

来源:《信息技术时代·上旬刊》2019年第01

摘要:利用文献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运动健身类APP的概念、功能特点进行阐述,并对运动健身类APP的发展现状进行描述。发现其存在着内容同质化严重、运动记录功能单一和盈利模式落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对应的改善对策,以期推动我国运动身类APP的发展,并为推进全民科学健身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运动健身;移动应用;对策 1 运动健身类APP概述 1.1运动健身类APP的概念

应用程序(Application 简称 APP,是指设计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其他移动设备上的第三方应用软件[1]体育健身类APP是指拥有可以帮助用户记录运动健身数据、指运动项目学习、引领健康生活方式等功能的智能手机或可穿戴设备第三方应用程序。 1.2 体育健身类APP的功能特点

运动健身类APP从诞生之日起主要以记录功能和健身指导作为切入点,并逐渐占领主流市场,相比于传统运动方式,此类APP具有以下特点优势:不受时间约束,即只要手机和可穿戴设备在身上,运动健身应用便可以随时记录运动与身体数据,且用户无需抽出固定时间段、针对不同运动项目或者不同器械进行练习,APP内数量众多的类似 3分钟锻炼、无需场地要求健身等课程,可以更加方便人们利用碎片时间来进行锻炼;科学系统教学,即运动健身APP会通过文字描述、动态图片视频演示等等教学方式,全方位立体式地向用户介绍全球最先进的健身手段,这种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上自我摸索和求助教练的状况,更科学、更便捷以及更廉价;私人与社交,即APP自带交友互动功能,通过平台,将个人的运动数据、运动心得、运动状态实时共享,在获取关注的同时,鼓励用户主动健身的积极性。

2 体育健身类APP发展现状 2.1 体育健身类APP用户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Talking Data 2014 移动互联网数据报告中显示,在IOSAndroid 两个平台上移动健康管理用户规模达1.2亿,201412月份较之于1月份用户规模增长了113.4%,并且增长速度不断提高[2]。据易观统计显示,截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移动运动健康领域APP活跃人数为23372.95万人,APP启动次数达727057万次,APP使用时长97334万小时。由此可见,运动健身类APP受众人群庞大。 2.2.体育健身APP与可穿戴设备

知名调研机构 IHS 预计:在销售额方面全球可穿戴设备将从 201297亿美金增幅到 2018 336 亿美金,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2.9%:智能手表会成为可穿戴设备的代表产品,年出货量增长235%[3]。如此高的出货量和增长率显示这种新型产品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与认可,可预期的是,未来可穿戴设备和智能手机的组合,将会是移动健康的主要发展方向。 3 当前体育健身APP在使用中问题解读 3.1内容同质化程度严重

目前,我国移动APP市场正在步入爆发性增长时期,缺少权威监管机构与成文法规的约束,恶性竞争、相互模仿、直接抄袭的情况屡见不鲜。在APPStore 中,搜索运动两字就会跳出3000多个结果,但这些应用在界面风格上大同小异,内容部分彼此借鉴,主要是基于运动记录+健身指导+移动社交的运营模式来满足用户的健身需求以及参与运动的成就感,此外这种提供GPS定位、显示运动路线图、计算卡路里消耗的浅层功能显然缺乏独有性,并没有鲜明的产品差异化定位和产品人群划分且缺乏特色与卖点。 3.2 运动数据采集准确性较差

运动APP主要是通过GPS传感器发出的运动信号,借助智能手机传递运动数据,相当于一个高级计步器。若用户处于静止运动状态时,则不能发挥其本质作用。另外,在进行如网球、羽毛球等运动时,只依据步数的数据来计算消耗卡路里也是错误的。但由于可穿戴设备价格昂贵难以普及,并且就目前来讲,可穿戴设备因为无法排除意外如情绪、服药、睡眠状况甚至天气异常变化等因素带来的影响,在数据采集方面还是具有一定的误差。所以,硬件技术的提高以及数据采集准确性的加强仍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3盈利模式落后

运动健身APP营销模式主要依靠应用市场的挂牌推广,其盈利模式分为付费下载、内购和广告植入等。付费下载的运动健身APP虽然在界面美感、操作流畅度以及功能完整完整性上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相对于免费AAP来讲,只要能够满足使用需求即可,因此,也会失去部分用户。对于内购消费的APP同样如此。广告植入是众多APP营销过程中不可回避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qj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