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自然资源》,欢迎阅读!

一、名词解释
1、 自然资源: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
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和。
2、 异质种群:异质种群也称集合种群是指在空间上具有一定距离,但彼此通过扩散,个体
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许多小种群或局域种群的集合。
3、 SLOSS之争:关于一个大的保护区好,还是小的保护区好的争论。
4、 面积效应:生物多样性随岛屿面积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面积效应。
5、 最小可存活种群:所谓最小存活种群,它是指在考虑种群的统计随机性、环境随机性、
遗传随机性和自然灾变的情况下,能够保证以一定的概率存活一定时间的最小种群。 6、 生物资源:地球生物圈中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总和,属可更新资源。 7、 生物多样性: 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们所包含的遗传物质,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
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
8、 生态系统:是各种生物与其周围环境所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9、 物种自然资源保护:
10、自然保护区:指一个划定地理界限,为达到特定保护目标而指定或实行管制和管理的地区。
11、可耗竭资源:资源蕴藏量不再增加的资源。是在地球自然历史演化过程中的特定阶段形成的,质与量是有限定的。
12、可更新资源:是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 13、遗传多样性:又称基因多样性,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 14、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15、物种总数:即特定区域内所拥有的特定类群的物种数目 。 16、物种密度:指单位面积内的特定类群的物种数目。
17、特有种比例:指在一定区域内某个特定类群特有种占该地区物种总数的比例。
18、生境破碎化:是指原来连续成片的生境,由于人类建设活动的破坏和干扰,被分割、破碎,形成分散、孤立的岛状生境或生境碎片的现象。
19、斑块: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基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实体。
20、廊道:又称走廊,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 二、填空
1、中国古代自然保护思想: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仁慈护生。
2、中国古代自然保护区雏形:历代帝王的禁猎区、皇家陵园和园林、名山古刹和庙宇,少数民族的龙山、风水地、神山圣湖等。
3、1872年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 1864年,美国“保护运动”的开展 1909年,瑞典设立了8个国家公园
1914年,瑞士创建了本国第一个国家公园 1918年,西班牙建立国家公园
4、1948年,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 (IUCN) 成立 1960年,建立了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委员会(CNPPA) 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 成立 1965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 1969年,国际环境法委员会(ICEL) 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5、IUCN: “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标志 6、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7、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实施林业重点工程: (1)天然林保护工程 (2)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 (3)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4)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5)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6)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8、地球上生物物种浩繁,按其与人类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关系,可分为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两类。
9、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10、生物多样性包括了遗传基因多样性、生物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景观)多样性三(四)个层次
11、遗传多样性的根源在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2、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13、区域物种多样性的测量有以下三个指标:物种总数、物种密度、特有种比例。 14、纬度梯度上,随着纬度的升高,生物多样性降低 15、在海拔梯度上,随海拔的上升生物多样性下降。 16、生物多样性从赤道向两极,物种数目有规律的递减。
17、生态系统的组成: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18、生态系统的结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营养结构 。 19、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0、关于物种在生态系统中作用的假说:冗余种假说、铆钉假说、特异反应假说、零假说 2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途径: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回归引种
22、岛屿生物地理学:其核心是研究岛屿上物种的丰富度与(栖息地面积及岛屿)与(外界隔离程度)的关系。
23、任何岛屿上的物种数都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这种动态的平衡是由于(新物种的不断迁入)和(原有物种的不断消失所维持的)。
24、岛屿上的物种数目取决于物种迁入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平衡,这是一种动态平衡。 25、随机性因子包括统计随机性、环境随机性、遗传随机性和自然灾变。 26、景观要素:斑块、廊道、基质
27、生物资源减少的原因: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
28、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都有异质种群现象。
29、保护区监测的内容:动物状况的监测、植物状况的监测、原生生物贸易的监测。 30、景观的异质性包括空间和时间异质。
31、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的划法有人工区、自然区、综合区的划法。 32、生物多样性的公约是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签定的。
33、生物资源的价值分为:直接利用价值、间接利用价值、潜在价值。
34、保护区的生态评价应包括:动植物种、生态环境、生态系统和保护区的综合评价。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hl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