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穿脱防护服ppt

2022-10-23 17:21:3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21年穿脱防护服ppt》,欢迎阅读!
防护服,2021,ppt
2021年穿脱防护服ppt



“穿脱防护服”的概念,是在今年2月,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提出的。疫情发生后,党中央第一时间召开会议对疫情防控进行了全面部署。223日至26日,中央政治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进行了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和新型消费增长点,促进消费升级”“要通过培育消费新增长点来激发全社会消费潜力”“要全面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积极发展体育、旅游、养老保险等生活性服务业以及文娱用品等”“要引导和鼓励消费者理性消费、健康消费”等。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要坚持“内防反弹、外防扩散”原则,压实“四方责任”,构建严密防疫体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全面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抗疫一线”是守护人民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的“前线”;“抗疫一线”之“战”在于防控病毒传播扩散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1.严格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为医务人员、患者和陪护人员提供安全保护。 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要穿着一次性医用防护用品(如一次性手术衣、一次性手术帽、一

次性护目镜、一次性乳胶手套等)、保护服、防护鞋套、隔离鞋与鞋套连接件、防护面屏、防护服和鞋。防护用品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个人防护和环境卫生,防止污染其他物品和环境并保持清洁;在做好医务人员防护的同时可对患者采取保护措施;对陪护人员可采取隔天一次(每隔3~4小时更换一次)或隔天一次(每隔7~10天更换一次)的清洁消毒措施;也可根据需要在医务人员工作的房间放置专用衣物或医用废弃物处理工具(如剪刀、裁纸刀等)进行消毒管理对于患者有需要放置输液瓶及输液袋并需要更换隔离衣及防护面屏的医疗机构和患者,可以采取输液袋与隔离衣/外套之间可以密封的方式进行隔离防护。患者在使用输液袋(袋)前必须经过严格处理并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并放置输液袋(袋)内静脉输液管路(引流管)上床休息位与就寝间保持2米距离(不可密闭)并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口罩)包裹消毒。患者在治疗结束后进入休息间就寝时必须进行体温检测和脱下防护服等后续操作。探视时必须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以及必要的防护措施(如穿戴隔离衣或防护面屏).探视者身体不能暴露在防护面屏之外,以免交叉感染.探视期间不得外出及其他活动.探视者不可进入患者所在区域而在其附近逗.探视者必须严格落实手卫生规定。注意!

2.做好医疗机构防护用品、工作流程和标准的贯彻执行。

“抗疫一线”要建立起专业的、合理的防护用品调配使用流程,合理调配防护用品的数量

和使用效率。要加强医务人员防护培训,做到人人掌握防护服的正确使用方法,防止“穿脱防护服”造成交叉感染等各种危害。要落实“专人负责”相关人员管理责任,做好医务人员安全防护知识培训和应急预案演练工作。”“抗疫一线”要做好全院医护人员防护用品发放管理作,对每一位一线医护人员都要进行严格考核、跟踪回访落实防护用品的发放情况,做到及时发放和保管到位。各医疗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严格执行《医疗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医疗卫生行业规范,把医护人员防护用品发放管理工作纳入医院绩效考核中来,切实提高防护用品使用效益。要充分发挥专家指导作用,对有需求的医护人员应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和健康。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升医护人员科学防疫意识和能力水平。坚决防止医务人员因防护物资使用不当、防护质量问题造成交叉感染发生,切实保障患者安全工作高效开展。积极探索建立职业健康保护制度;加强对医护人员职业健康知识的培训教育;强化对医护人员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情况跟踪反馈机制。

3.严格执行集中医学观察管理,实施全程闭环管理,确保无死角、无盲区,对所有进入科室的人员进行核酸检测。


在疫情发生后,我国的核酸检测能力快速提升。据不完全统计,自202013日以

来,全国已有22个省(区、市)新增确诊病例降至个位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为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疫情防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不聚集”“不流动”为原则的健康防护(消毒)被提上了重要日程。但对于非重点地区或重点人群的“疫情防控”,因不能进行健康监测而面临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窘境,加之各省市地方财政的财力限制,非重点地区或重点人群难以全部实行非重点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因此“大范围的”非重点地区的“无症状感染者”并不具有传染性。由于非重点地区或重点人群、健康监测工作难以全面铺开,为有效防控疾病传播及扩大疫情防控成效,需要以不同形式建立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既要关注可能引发疫情二次传播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因果关系;也要关注可能造成聚集性疫情或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等问题。这就需要将非重点地区或重点人群纳入流行病学调查体系之中加以完善和加强。为此建议将建立非点对点式监测系统、扩大监测范围与样本采集方法、构建非重点地区或重点人群大数据平台。

4.对诊疗活动中产生较大污染的场所实行严格控制并做好消毒处理,确保医护人员环境安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截至202031日,全球累计确全。

诊病例超过710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27万例。疫情期间,医护人员暴露在高密度的病毒环境中,存在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因此,加强医务人员防护工作迫在眉睫。为此,应严格执行穿脱防护服的相关规定,对医务人员使用过的防护用品进行清洗后应丢弃至垃圾桶内或集中消毒处理后方可再次使用。对于医务人员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保护好自己的健康安全:如衣服要干净整洁、无破损并不能影响透气;佩戴帽子戴口罩等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尽量减少高强度工作;穿脱防护服的方法包括:尽量穿着方便快捷或可反复使用的防护服;避免暴露于高危环境中;防止身体产生多余热量;及时更换;在必要时可在身体周围放置一些防护装备来防止感染;等等。

5.加强与疾控机构沟通协作,认真落实联防联控措施,及时有效地防控疫情传播扩散。 医疗机构开展新冠肺炎筛查工作,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发现病例及时报告,并进行隔

离治疗。同时,对密切接触者和可疑暴露者开展追踪、管理与隔离医学观察,防止疫情传播扩散。对于普通群众而言,不参与集体活动即可预防新冠肺炎;而对于医护人员而言,参与国家疫情防控、重症救治、疾病预防控制以及健康教育工作便成了他们“最熟悉的陌生人”。这就要求所有参与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医护人员都要学会与疾控机构保持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国家决策部署以及疫情形势;而对于普通群众而言,能够接受医护人员开展的工作才是最有效的防控手段。医疗机构需要与疾控机构及时沟通交流,了解我国国情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分析我国新冠肺炎疫情传播扩散的现状及规律,研究确定合理的防控策略,做到精准施策。医疗机构在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时,应当与疾控机构紧密配合,做到发现疫情时及时报告信息享并对传染病进行控制指导;在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要求开展工作;加强对病人及医务人员的医学观察过程中必须做好个人防护。

6.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坚决杜绝瞒报等行为,对发现的不符合防控要求的人员依法一是严格按照要求,落实重点人群精准管理措施。二是切实加大疫情防控力度。三是认真依规予以严肃处理。

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重点人群实行全覆盖、无死角排查,建立台账并实行动态管理。四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严肃查处瞒报、漏报等行为。五是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大力营造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良好社会氛围。六是加强物资储备、调拨和供应,为做好疫情防控提供有力保障。七是统筹安排好城乡民生活救助工作;加大对困难群众特别是特困供养人员等群体的救助力度,切实做到应救尽救、不留死角。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ft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