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鲍照《拟行路难(十四)》“君不见少壮从军去”古诗词阅读理解》,欢迎阅读!
![少壮,古诗词,君不见,从军,行路](/static/wddqxz/img/rand/big_30.jpg)
鲍照《拟行路难(十四)》“君不见少壮从军去”古诗词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南朝·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行路难(十四)
鲍照
君不见少壮从军去,白首流离不得还。 故乡窅窅①日夜隔,音尘断绝阻河关。 朔风萧条白云飞,胡笳哀急边气寒。 听此愁人兮奈何,登山远望得留颜。
将死胡马迹,宁见妻子难。
男儿生世轗轲②欲何道,绵忧摧抑起长叹。
[注]①窅窅,遥远貌。①轗轲,亦作“轼軻”“輡軻”,困顿,不得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叙述了老兵从“少壮从军”到“白首流离”,有家难回的悲惨遭遇。 B.三、四两句用“窅窅”“阻河关”等词语,从空间角度说明老兵与家乡隔离之远。 C.“将死”两句直抒胸臆:我少小离家,白首难归,将死异域,见到妻儿如此困难。 D.通过老兵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诗人对戍边老兵的深切同情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2.请简要赏析“朔风萧条白云飞,胡笳哀急边气寒”两句。 【答案】
1.D
2.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人选取了“朔风”“白云”“胡笳”边气”等意象,营造了萧条、哀婉、寒冷的意境,表现了老兵有家难回的无奈与愁情。①选取典型意象,从视觉、听觉、触觉来表现老兵思念故乡的愁情。“白云”诉诸视觉,“朔风”“气寒”诉诸触觉,“胡笳”诉诸听觉,通过多种感官,既写出了边疆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更通过“萧条”“哀”“寒”等感受,反映了老兵内心的哀愁。 【解析】
1.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词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D项,“表现了诗人对戍边老兵的深切同情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说法有误。此诗写一个
出征在外的老兵,反映其遭遇,抒发其情感,从而揭露战乱给平民百姓造成的沉重灾难。
故选D。
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
解答此题,首先要逐一翻译诗句,理解诗句内容;然后结合内容从意象意境、手法、用词等角度分析句子所抒发的情感及表达效果;最后整理概括,分点作答。
整体阅读诗歌可知,此诗写一个出征在外的老兵,反映其遭遇,老兵对故乡的思念归结为对妻子的思念,从而揭露战乱给平民百姓造成的沉重灾难。本题题干所赏析的两句诗的大意是:朔方的寒风刮得天空白云游动,天地间草木凋零,寂寥冷落;胡笳声哀伤急促,边地的气候寒冷异常。从内容上看,作者选取边地典型意象“朔风”“白云”“胡笳”“边气”,描写了边地萧条、苦寒、哀婉的景象。“朔风”与“白云”两个意象,各以“萧条”与“飞”加以描绘,分别诉诸触觉与视觉,以此衬托老兵的愁情,恰到好处。“胡笳”与“边气”各以“哀急”与“寒”加以描绘,诉诸听觉与触觉。诗人以“哀急”状写“胡笳”之声,当是以哀景衬托哀情;以“寒”反映“边气”,既实写“边气”给人的肌体之寒,又映衬老兵思念故乡却“不得归”的心头之寒。分析下文诗句可知,老兵无奈之下只得“登山远望”,希望能借此排解心头之愁。所以,从手法上看,“朔风萧条白云飞,胡笳哀急边气寒”两句借景抒情,调动多种感官,以意象组合来续写其思念故乡的愁情。结合以上分析分点作答即可。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cq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