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青春期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欢迎阅读!

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青春期初中学生身心发展问题是初中生培养中的重要问题。鉴于青春期初中学生身心发展问题的重要性,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夏海鹰教授为我们做了题为“青春期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专题讲座。讲座就何谓青春期、青春期发育的特点与类型、青春期的性发育与性心理发展、青春期的自我意识与情绪变化、青春期的叛逆、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矛盾与行为偏差、青春期人际交往的特点、寄宿制学生青春期的不良心理及引导等进行阐释,以期对初中教育工作的开展有所裨益。
首先,就何谓青春期和大家进行了探讨。青春期是指青少年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是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也是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被称为“人生历程的十字路口”,它既与儿童有别,又与成人不同。贯穿青春期的最大特征是性发育的开始并逐步完成,与此同时男女在心理方面的最大变化也反映在性心理领域。在我国,一般把12~18岁这一年龄段看作是青春期。世界卫生组织(WHO)将10-20岁定义为青春期。因此,掌握和了解这一时期心理的变化,对孩子顺利渡过青春期来说,无疑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
其次,探讨青春期发展的特点与类型。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急速变化,成为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就是第二发展加速期。在这一时期,个体身体外形,譬如身高、体重以及头面部等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生理机能也会发生显着的变化,譬如脑成熟,兴奋与抑制趋于平衡;闹体重接近成人,心血管系统发达;肺活量增加;男性肌肉发达,女性身材丰满。同时,个体生长模式及发育类型受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会有所差异。
三是青春期的性发育与性心理发展。青春期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性发育。夏教授仅仅围绕青春期性发育的标志、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特点、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表现方式进行展开。性发育包括内外生殖器官的形态变化、生殖功能的发育成熟和第二性征的发育等。在这个时期,男女发展存在差异。同时,在青春期,个体中枢神经抑制机制减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对性激素负反馈敏感性下降,个体的性意识萌芽、性心
理发展并产生一系列性心理表现。
四是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情绪变化。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认识自我并急于肯定自我的人生阶段,而自己的外部形象更是这一时期的少男少女进行自我评价的重要方面。书包里的小镜子,藏起来的日记本,已经成为青春期的象征。学生在这一时期对自我意识最为敏感,变化发展格外重要,已经开始尝试着成为“独立自主”的他们,异常关心自己的形象,热衷了解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评价自己,但又不再像童年那样自然地接受别人的评价并时常产生“想象的观众”。在青春期,个体的情绪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譬如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在情绪表达上容易以躯体化的方式和行为来代替情感的表达,比如我们常见的害怕上学,就可能生病在家休息,沉溺网络游戏逃避不良的家庭关系,发生冲突可能以打架来解决等等,这些都是青春期常见的应激反应方式。这都需要教师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是青春期的叛逆。叛逆也称反抗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初中生一般在独立意识受到阻碍、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妨碍、个性发展受到阻碍、当成人强迫初中生接受某种观点时,易表现出反抗行为。他们逆反的表现主要包括硬抵抗、软抵抗、反抗的迁移。 青春期叛逆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不平衡;生理上中枢神经系的兴奋过强和性期待的不和谐,性腺机能尚未成熟,性腺分泌会使孩子变得焦躁郁闷,对周围的人和事过于敏感强烈,无事生非,小刺激大反应,正面冲突,战争不断;独立意识的需求与成长空间缺失的冲突。针对这一现象,老师和家长应该全面的了解孩子叛逆心理的原因和规律,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学会与孩子平等的交流,协商共事,扶放适度,留有余地,把他们当大人看;尊重理解、宽容接纳,换位思考,给孩子平等发表意见的机会,并认真考虑他们的意见;调整期望值,减轻他们的压力;注意选择恰当的教育机会,以此解决孩子的逆反心理。
六是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与行为偏差。矛盾性的特点包括: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表现为反抗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勇敢和怯懦、高傲与自卑、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容易出现的心理和行为偏差主要包括: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VR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