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呐喊:民国珍稀史料中的抗日战争等10则

2023-02-19 10:42: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抗战呐喊:民国珍稀史料中的抗日战争等10则》,欢迎阅读!
抗日战争,珍稀,史料,抗战,民国
抗战呐喊:民国珍稀史料中的抗日战争等10

作者:暂无

来源:《艺术评论》 2017年第9



1. 王政编. 抗战呐喊:民国珍稀史料中的抗日战争[M].1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

该著全部选自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之前出版的抗战文献史料,主要内容涉及“九一八事

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日本投降等重大事件,其中一些重要史料如《辽吉被占纪实》《地狱中的南京》《毛泽东访问记》等属非常少见的珍稀史料,它们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见证。全书六十九篇史料、一百五十二张图片,均由千余件抗战史料中精选而出。除校正个别原文中的错别字外,其他均未改动,以期让读者原汁原味地阅读抗战史料原貌,最近距离地走近抗战、思考抗战,身临其境地体会国族危亡时刻的悲愤。

2. 陈红彦、谢冬荣、萨仁高娃主编. 清代诗文集珍本

丛刊(全600册)[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该著收录了国家图书馆珍藏的一千三百余种诗文集文献,成书六百册;不仅最大限度地抢救、保存了一批珍稀文献,使流传不广的珍本秘籍化身千百,有利于文献的保存与流传使用,更重要的是为清代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完备可靠的资料。该著编有《书名笔画索引》《著者笔画索引》,置于首册,以方便读者检索。为便于读者深入了解各诗文集相关信息,编者为各诗文集撰写了提要,介绍其作者、版本和主要内容及价值等。提要汇总成书两册,另行出版。

3. 孙佳山.“镀金时代”的中国影像[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7.

该著就已山雨欲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介迭代效应,以及至少是由上述二者综合而产生的复杂“化学反应”,对我国传统文艺生态、格局的冲击、影响和所连带的问题、意义、困境,从当前的中国文化“走出去”、文化产业、电影、广电体制、科幻、网络游戏等多重角度、不同层次的热点与前沿问题入手,进行了丰富、深入、翔实的解读和剖析。该著通过对当代中国文艺的影像逻辑的梳理,对于包含了中国崛起、移动互联网的媒介迭代以及全球性经济危机、大萧条等,这一已经到来的历史周期的文艺生态做出了理论上的展望,并力所能及地提出了具有一定实际操作性的建议和对策。

4. []帕金森、[]杉克尔总主编. 劳特利奇哲学史(典藏本)[M]. 韩东晖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该著对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直到现在的西方哲学史提供了一种编年式的考察。它深入地讨论了哲学的所有重要发展,对于那些普遍公认的伟大哲学家提供了很大的篇幅。但是,较小一些的人物并没有被忽略,在这十卷本的哲学史中,包括了过去和现在的每一个重要哲学家的基本和关键的信息。这些哲学家被明确地置于他们时代的文化特别是科学的氛围之中。全书各章一百三十多位作者均为这一领域公认的顶尖专家,使得该著堪称代表当今世界哲学研究领域最高学术水平的著作。

5. []图齐.到拉萨及其更远方——1948年西藏探险日记[M].李春昭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7.

该著是意大利著名东方学家图齐1948年的西藏探险记录。书稿记述了作者和他的团队从罗马开始筹备行程到七个月后结束考察离开西藏的整个行程,沿途所见风光、接触拜访的政教人


物,以及经历的事件,都被作者细细地写到了本书当中。图齐先生曾八次到西藏进行科学考察,该书记录的是最后一次旅行。作者以一位学者的视角,观察、记录了巨变前西藏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因之比一般的游记更为深入。

6. []布鲁斯·马兹利什.文明及其内涵[M].汪晖译、刘文明校,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文明”一词,频频出现于政治演说与学术研究中,然而其起源与演变却一直有待廓清。该著追溯了“文明”这一概念在18世纪的起源,在19世纪又如何演变为一种具有排他主义、殖民色彩的意识形态,并在进入20世纪后被日本、中国等国挪用,用以推广欧洲的文明标准。作者提议,今日使用“文明”一词应具有一种全球的意味,而那些地方性差异则应称为“文化”。进而言之,最好能够抛弃“文明”这一名称,聚集于对文化进程的全新的理解。

7. 李剑鸣.学术的重和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该著为学术随笔集,收录作者最近十余年的学术短论、研究札记、讲演稿及访谈等文章二十余篇。其中既有对中外学术状况及研究方法的观察和思考,也有对史学前沿问题的述评和讨论,还有对过往学术生涯的追忆和感悟。作者欲以灵魂而流畅的笔触表达厚重的学识,力图在学术的“轻”与“重”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书中所谈虽多为严肃的学术问题,但也可带来阅读的轻松和愉悦,掩卷之际,或许能对其学术旨趣有会心之感。

8. 张慧瑜.主体魅影:中国大众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7.

该著由“主体位置”“理论反思”“他者再现”三部分组成,通过对经典文本的再阐释,总结反思20世纪中国文化主体的命题。书中内容主要涉及电影、电视剧对历史记忆的改写,近代中国的视觉呈现与主体位置的关系,大众文化对弱势群体的再现策略,以及对以阿尔都塞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等。该著与之前出版的《历史魅影:中国电影文化研究》《文化魅影:中国电视剧文化研究》组成“魅影三部曲”,代表着作者近年来研究影视文学、大文化和文艺理论方面的最新学术成果。

9. 编辑部.哲学研究[J].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该刊于20106月创刊,以发表国内学者的优秀学术成果为主,也适当刊载海外华人学者及欧美学界同仁的原创论文或其译文。该刊以六个主题栏目的形式进行内容编排,即:哲学题讨论、哲学传统研究、日常生活的哲学思考、科学技术的哲学理解、随笔与访谈、书评与动态。该刊每年都会主办两次“《哲学分析》论坛”以及“《哲学分析》讲堂”,借此提高国内学人不断对话的程度,促进学术交流,此外也会为《哲学分析》培养大量的作者群,并提高本刊在学者中间的知名度。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TT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