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育人为本有关制度建设情况总结》,欢迎阅读!
全员育人,共同参与
育人为本有关制度建设情况总结
为加快实现教育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验小学将 12 项育人制度的制定作为学校制度体系建设的突破口,采取多项措施,并切实贯彻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完善并严格落实,确保育人为本落到实处,扎实推进育人为本基本制度建设。
一、制度建设情况
为了制定出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各项育人制度,我们主要采取了下面几项措施: 1、责任分工明确,组织保障有力。
自要求建设各项制度以来,学校专门成立了由教务、总务、少先队、安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育人为本基本制度建设领导小组,将育人为本 12 项基本制度按照处室、部门职责进行分工,明确各责任处室、部门是育人为本制度建设的指导者和监督执行者,负责指导、督促分工范围内的育人为本制度的贯彻落实。
2、明晰条理步骤,分步实施推进。
通过实施先期尝试、全面推开、整改提高三个步骤,扎实推进育人为本基本制度建设工作。上学期主要为尝试阶段,各责任处室、部门结合各自实际,先期进行育人为本12 项基本制度建设和尝试工作,多次召开全体教师会和负责人专题会,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查论证,分别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示范性、实效性强的制度范本、实施方案及细则。
本学期主要为全面推开阶段和整改提升阶段,在全面推开阶段,由各处室利用相应的制度规定、实施细则,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在充分借鉴其他兄弟学校制度建 设经验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各自实际情况,做进一步的修订完善,并予以落实实施。在整改提高阶段,对各项制度创新与落实在工作中及时整改,对过程性材料进行梳理整理,系统完善,以不断促进制度实施的深化与提升。
3、明确工作要求,务求科学规范。
学校要求各处室在工作制度制定和推进的过程中,做到“三个坚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摒弃原先工作中不符合育人为本要求的环节,在充分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坚持整体性与精细性相统一的原则,把各项制度措施与实施细则、等框架性的东西完整呈现出来,并做到在学校各职能处室或者显要位置进行展示,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坚持统筹兼顾、协调一致的原则,各处室注意加强联系沟通、协作互助,最大限度的合理整合骨干力量,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优势,避免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的无谓浪费;同时,还要紧扣市教育局对每项制度的基本规范与要求,从细节入手,创造性地设置过程性材料的
样式,做到科学、规范、美观、实用。
4、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在全面落实12 项育人制度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着重抓好《师德考核评议制度》、《家长、学生评议教师制度》、《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评价的制度制度》的落实,因为这些制度落实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服务对象对学校的认可程度和学校的声誉,关系到能否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保证制度的有效落实,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增加家长了解学校参与学校评价管理的机会,创设学生与教师交流的平台,增进彼此之 间的了解。
5、建立工作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学校把12 项基本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纳入全校年度常规工作督导检查的主要内容与重点指标,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专项达标验收”活动。把督促12 项基本制度建设“达标”情况列入处室职责完成的主要考核指标。同时,建立专门激励奖励制度,鼓励各制度负责人总结制度建设的经验做法、问题与不足。
二、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尝试实施,发现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和部分问题亟需解决。
1、部分学生、家长和极个别教师认识不足,参与育人制度实施的主动性不强。 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有部分家长和极个别教师思想不够重视,缺乏大局观和集体意识。极个别教师不能主动地执行制度中的要求,主动性有待加强和提高。
2、家长的参与度不够。
在实施教师与家长经常沟通制度、家长学校制度、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评价制度中表现出很多家长不重视,认为管理学生和学校就是教师单方面的事情,家长委员会不能履行职责,在许多家长眼中家委会只是形式,不能为学校建设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
3、个别制度的实施不够顺利。
尤其是全员导师制度和学情会商制度, 还存在之重表面支撑材料的完成,而不重与学生的实际交流。
4、过程管理还不够精细。
对于问责制度、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惩戒制度、家长评价学校制度、全员导师制度等在过程管理中还不够精细化,有些地方的过程衔接不够。
5、对于各项制度落实的监督力度不够。 三、今后的工作计划
1、做好 12 项育人为本基本制度的全面推开和整改提高工作。本学期我校将各项制度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P7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