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医养生瑜伽》,欢迎阅读!

中医养生瑜伽
瑜伽与中医一样重视阴阳平衡
瑜伽有多种门派,当今世界最盛行的是以调息与体位法为主的哈他瑜伽。其目的是修炼并开发大脑、肌体、内心。“哈他”,意为日月。哈的意思是太阳,即阳性能量;他的意思是月亮,即阴性的能量。哈他瑜伽意指阴和阳两种力量“结合”或联合起来,达到平衡,使我们保持理想的健康状况。瑜伽体位法练习时,动作的左右对称、两手相合等都蕴涵着阴阳平衡理论。
哈他瑜伽认为,人体包括2个体系:精神体系和肌体体系。人们平常的思想活动大部分是无序杂乱的,是能力的浪费。比如疲劳、兴奋、哀伤、激动,人体只有小部分用于维持生命。在通常情况下,如果这种失调现象不太严重时,通过休息便可自然恢复平衡。但是如果不能主动地自我克制和调节,这种失调就会日益加剧,导致精神和肌体上的疾病。哈他瑜伽体位法练习亦讲究动静结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静则生阴,动而生阳,刚 柔相济,阴阳互补,具有畅通气血、舒展经络的功效。
中医的阴阳学说理论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现代物理学讲动态平衡,自然界讲生态平衡,人体要保持阴阳平衡,宇宙也同样需要平衡,世间万事万物都要保持平衡。失去了平衡,轻则得病,重则毁灭整个国家、整个地球和宇宙。《内经》指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瑜伽可疏通经络
瑜伽《三脉七轮》理论与中医经络理论相似。
瑜伽认为每个人体内都有一个内在的能量系统,称为灵体,它与医学上人体神经系统密切相联,它有3条经脉中脉、右脉、左脉、7个能量中心海底轮、生殖轮、脐轮、心轮、喉轮、眉间轮、顶轮、五气命根气、上行气、平行气、下行气、遍行气。通过修练,唤醒昆达利尼能量。瑜伽七轮在东方医学上被称为“经脉”,也就是分布在人体前面正中的任脉和背面正中的督脉。
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特征。奇经八脉的作用,一是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二是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瑜伽冥想时,两手大拇指与食指相交正好与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络循环相吻合。大拇指指尖外侧是手太阴肺经终止点少商穴的位置,而食指指尖处商阳穴,既是手
阳明大肠经的起点,又与手太阴肺经一分支相连。肺经在表里关系上与大肠经相表里,和大肠经是互相连通的。
所以,在瑜伽冥想时,手势和呼吸结合进行循经导引,可达到意想不到的疏经通络、行气活血的功效。瑜伽练习中,舌顶上颚可连通任督两脉。任脉从下体的会阴穴到下颌的承浆穴;督脉从尾闾部的长强穴到口部的龈交穴。舌顶上颚上牙齿根部可刺激唾液腺分泌,津液有滋润和濡养的生理功能,起到消炎杀菌、滋润喉咙、帮助消化的疗效。瑜伽练习可清理经络,“清理经络调息功”又称“纳地净化功”,可使人心态平静,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产生身心健康、净化左脉、右脉的功效。
不同体质的瑜伽养生方法 一、风性体质:
形体肥胖,肌肉松弛,嗜食肥甘,神卷身重,是痰湿体质人的明显特征。 瑜伽养生方法:
1、环境调摄:多避免在阴雨季节,风湿邪气等侵袭;不宜居住在阴冷潮湿的环境里。 2、饮食调节:应该多吃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食物,如白萝卜、扁豆、包菜、蚕豆、洋葱、紫菜、白果、、红小豆等。少食肥甘厚味、饮料、酒类之品,且每餐不宜过饱。 3、选择瑜伽练习:风性体质之人,因压力大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故应长期坚持散步、慢跑等活动,瑜伽练习活动量应逐渐增强动量,以松紧力度转换为宜背景下,让松弛的皮肤逐渐转变成结实、致密的肌肉。
总之,无论你属于何种体质的人,只要坚持有目的的保健养生,才能不断提高生活健康质量,根据自己的情况,通过瑜伽来调整自己的身体运动、饮食、心态等,持之以恒,才能常保持令四大平衡,获得健康持久效益,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和延年益寿的目的;我们相信每个人都能延长自己的生命,成为一个全面整体健康的人。 二、火性体质:
这种人的体质特点为形体消瘦;手心、足心热;心火大、燥热中时烦闷,容易失眠,大便干燥,尿黄;不耐春夏,多喜冷饮。 瑜伽养生方法:
1、精神调养:这类人体质阴火虚旺,性情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火大扰灵根之缘故,应遵循“智慧瑜伽之精神内守”的养生法。多加强自我修习内观涵养,养成冷静、沉着的习惯。少参加强制性的运动等活动。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N1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