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上引炉技术培训》,欢迎阅读!

连铸杆技术提高培训
1, 开炉准备:接到计划单,确定开炉时间以及合金种类
2, 依次检查国产炉设备电器等情况,例如:彻底清除炉腔内杂物,并用磁铁吸去炉腔内铁
屑、检查炉内各部分的绝缘情况、检查炉子电流、电压、功率等表,冷却水套及感应线圈的水流是否畅通;
3, 准备2M-2.5M长得纯铜杆(引银铜也可用银铜杆)1吨左右,小铜板(一块大铜板剪成
4小块)同样1吨左右即可。 4, 烘炉:
按照技术部起炉要求进行起炉
例:90V(同时木炭文火烘烤)48小时 120V (同时木炭文火烘烤)24小时 150V (同时木炭文火烘烤)10小时 180V (木炭旺火) 2小时
210V (木炭旺火)至熔沟化通(此时可在3个溶沟处放6根长的铜杆以便观察溶沟是否开始熔化)
5, 溶沟化通后先缓慢的加入长铜杆,待铜杆加完后便可加入小铜板(全程保持木炭厚度要
求),全部加完后清除保温炉内木炭加入磷片同时安装热电偶以及浮块;
6, 保温烧结24小时后,电压升到250V(不要超过300V),加铜到液位40CM后即可引杆; 7, 在完成上述步骤期间可提前准备镁块或者包好适当捆数的银,锡的话现场根据铜板重量
和配比包;
8, 根据技术部工艺要求更改操作台显示屏上的参数;
9, 根据技术部的配比要求对熔化、保温和过渡舱加入合金,保温若干小时; 10,准备好结晶器引杆(12根左右);
11, 引杆:将引头安装到引棒上后,将引棒穿入结晶器中,使引头端面超出石墨模端面5mm~
10mm;
用电胶带固定住结晶器上端引棒,使引棒位置固定;接好结晶器冷却水管,通以少量冷却水,把结晶器放在炉盖上进行预热烘干5~10min;
在铜液表面引杆处拨开石墨模覆盖约保护套圆面大小,使铜液暴露,便于引杆; 将结晶器底端石墨模慢慢置入铜液中,然后将结晶器上端固定在结晶器托架上; 随时调节冷却水流量大小,水流量在200l/h~500l/h为宜,结晶器进出水温差在5℃~15℃为宜;
溶液温度控制在1145℃~1160℃之间;
12, 收线:铸杆引出后卸下引棒,并将铸杆通过限位架引入收线盘;调节收线成圈装置,使
铸杆成盘直径大小尽量在最大圈;
13,按要求编好盘号填写周转卡并挂在该盘收线处;
14,加料:按铜板重量的配比来称镁或锡,并将称量好的镁或锡用铜带包扎严实紧密,记录
重量信息(银的话会事先包好整捆的), 将铜板用行车吊起,沿加料口方向采用点动方式将铜板慢慢加入铜液中,使铜板尽可能轻地落至炉底,以防损坏炉底,用铜杆将配好的银包或铜包插入到铜液中,插入深度为200mm~300mm为宜;完成后为下一次加料做好准备,并将铜板吊起在熔化炉上方进行烘烤除尘;
15,取样:取样工具的准备,取样之前应在工具金属臂上涂上足量的石墨,防止在取样过程
中,金属臂溶化而污染熔液;
将取样工具分别放在炉口预热、烘干,防止取样过程中发生“爆炸”,危害人身安全; 取样工具烘干后,在合适的位置,用石墨棒拨开石墨层,露出铜液;
用石墨塞抵住石墨管,迅速插入铜液,插入到液面以下20~30mm,松开石墨塞; 取出石墨管,露出的铜液迅速用石墨磷片覆盖还原; 将试样水冷,取出试样,清理工具以待下次使用。
16,清渣:保温炉每2小时清渣一次,用清渣钳清除铜液表面的块状氧化渣,并随时补给磷
片石墨量,使覆盖厚度在80mm左右为宜;
熔化炉每4小时清渣一次,用铁锹清除铜液表面燃尽的木炭渣及氧化渣,再加入新的木炭覆盖,使覆盖厚度在150mm左右为宜; 清渣过程中应避免铜液直接裸露在空气中; 清渣过程中应避免清渣工具直接接触铜液; 当渣箱盛满后,将炉渣称重入库,并记录入库重量。
17,断杆:当达到预计配盘重量时通知主机进行断杆操作(第一种是收线断,第二种是结晶
器断,这里着重讲第二种)
将结晶器所对应编号的气阀关闭,使夹具松开,停止其引杆; 把结晶器拖出后向上抬,一名操作工在三楼把结晶器内铜杆拽出; 当铜杆末端全部脱离结晶器时,打开气阀,让其自动上引直至完成收线 取出结晶器并冷却后放入结晶器房装配待下次使用。 18,断下的杆子称重挂上周转卡入库,放至指定区域;
19,保温:温度设定在1120-1140,保证木炭厚度150mm,磷片厚度80mm(一批杆子完成有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J4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