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吟诵 歌诀,让素读国学经典生动起来》,欢迎阅读!
![歌诀,吟诵,国学,生动,起来](/static/wddqxz/img/rand/big_129.jpg)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吟诵+歌诀,让素读国学经典生动起来
作者:吴莉
来源:《开心素质教育》2016年第10期
素读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不追求投入理解,只是将其反复诵读,烂熟于心,从而达到夯实文化根基的目的。抓住0-13岁关键期对孩子进行素读经典的教育,将让孩子一生受益。
一、什么是素读
素读是日本人对我国古代私塾教学方式的定义:不追求投入理解,只是将其反复诵读,烂熟于心,从而达到夯实文化根基的目的。日本右脑开发专家七田真在《超右脑照相记忆法》里这样论述:“‘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地读。明治以前的日本教育就是这样按字面来教孩子‘素读’中国的四书五经的。”他还说:“这种不求理解、大量背诵的方法是培养天才的真实方法,也就是右脑教育法。犹太教育培养出了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的教育就是以记忆学习为中心,强调反复朗读。” 二、素读教育方式的历史
1912年1月19日,民国政府下令“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五四运动”以后,“四书五经”更是首当其冲被视为封建主义的糟粕而遭彻底批判。此后,入选中小学课本的都是大白话一样的文选,自然不需“念经”似的记诵,以背诵为主要目的的“素读”在课堂上就此式微。 “五四运动”20多年后,朱自清先生已看到了抛弃“素读”经典带来的问题。他在《经典常谈》中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因此,他提出:“读经的废止并不就是经典训练的废止……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经典,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血液。
如今,诵读经典的热潮已经掀起,中央电视台曾多次在新闻联播节目中介绍各地学习国学经典的经验,大力宣扬诵读国学经典之风,传承民族文化。 三、接触素读、实践素读
1.吟诵让古诗词经典植入学生的内心。2008年,杭州素读课程创始人陈琴老师的一首《木瓜》深深地吟入人内心,这样“唱歌”,让人很快理解了《诗经》中这一首诗的含义,并且很快背下这首诗。这不是唱歌,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读书方法,也是中国人学习文化高效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有着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代代相传,人人皆能,在历史上起到过极其重要的作用,有重大的文化价值。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所以也只有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I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