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品读行走在逆境中的苏轼》,欢迎阅读!
品读行走在逆境中的苏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苏轼生平经历及其写作的背景心态。 2.过程与方法 品读诗文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作者虽身处逆境而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2)学会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二、教学重点 品读诗文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探究诗人在逆境中保持乐观旷达的内在原因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学习知识 了解背景
1、关于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出身于地主之家自幼受到良的文化教育,具有远大的志向和过人的才识。20出头即以才学名重京师。嘉佑元年1056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应举次年与弟辙中同榜进士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嘉佑六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自此以后历经宦海沉浮多次卷入新旧党争的政治漩涡屡遭贬谪成为北宋王朝党争的牺牲者。熙宁二年1069初还朝任职。元丰二年1079因“乌台诗案”下狱。侥幸被释后谪贬黄州团练副使。黄州住了四年改贬汝州。元佑元年1086旧党执政。苏轼被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但在罢废免役法问题上与旧党发生分歧。元佑四年出知杭州。六年召回贾易等人寻隙诬告苏轼请求外任先后被派知颍州、扬州、定州。这期间他仍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 内不断进行某些兴革。绍圣元年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贬斥元佑旧臣苏轼被一贬再贬由英州今广东英德、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直到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7月28日病逝常州。终年65岁追谥“文忠”。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生于北宋中期,即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世称“三苏”,苏东坡在政治上恪守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8P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