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教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2023-03-12 02:08: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教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欢迎阅读!
中央集权,秦朝,学年,人教,必修


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课标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的确立。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构成,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2)理解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3)探究秦朝灭亡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课前相关材料的研习,了解秦朝中央官制、郡县制度的内容及特点,培养学生阅读史料获得信息学习方法。

2)通过对比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加深学生对中央集权特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结合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探究秦朝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史论结合方法来评价历史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2 通过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学习,认识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的政治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加深任何政治制度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产生的并有其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的认识。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

2、理解君主专制制度的基本特征;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中央加强制度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作用。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史实的了解,加深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理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问题式探究为本课主要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启发、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 2教学手段

采用小组讨论的办法。 五、教学过程

1环节一:引入新课

【师】一看课题,提到秦朝,大家第一印象是什么? 【生】秦始皇、兵马俑、万里长城、秦皇陵……

【师】的确,这些都是秦朝为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也是一笔丰厚的世界文化财富。而作为这个王朝的统治者——秦始皇,也自将被历史铭记。是他揭开了封建王朝的帷幕。

西周晚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实力壮大;(回顾已学过的内容)分封制的实行导致地方独立性大(问题出现)作为统治者的嬴政在建立政权后要考虑,诺大的疆域如何治理的问题,进一步吸取前人的教训地方独立性太大如何解决?

把地方的权力收回中央——加强中央集权秦朝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呢?




2、环节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课文分别从“皇帝制度的建立”“中央官制的建立”“地方建立郡县制”三个方面来讲述的,我们也将逐次深入。

1 皇帝制度的建立(嬴政的自述) 1、由我开始,我是“始皇帝”,子孙二世、三世乃至千万世地传承,永掌政权。 2、只有我才能称“朕”,我的命令叫“制”或“诏”,我的玉印叫“玺”,别人禁止使用;

3、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想一想:皇帝制度的特点有哪些?(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它的实质是什么?君主专制,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2 中央官制的建立

★重点介绍“三公”的称呼及其职责,体会政治智慧: 丞相:百官之首,辅佐皇帝、统领百官;

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全国军务(在秦朝时虚设) 思考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1、以皇权为中心; 2、充分体现“家天下”的特点。

秦朝中央官制设置的作用:1、三公九卿分工明确、相互牵制,最终对皇帝负责,保证了皇权的至高无上;2、提高了行政效率,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

3 地方建立郡县制 郡县制是春秋战国以来逐步形成的地方行政制度秦统一后,确定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奠定了中央集权的基础,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相同点 目的

性质

不同点

划分依据 官员爵位与

分封制(西周) 郡县制(秦朝)

都是为了有效治理地方,巩固统治; 都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血缘 世袭

地域 任免 无封地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实现对地方有效控制。

封地的处置 有封地 对中央政权的影响

地方独立性大,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环节五: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有利于国家统一局面的巩固和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7C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