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学的想象力》,欢迎阅读!

C_赖特_米尔斯的公共知识分子问题研究_时立荣
C. 赖特·米尔斯把公共知识分子视作能够改变美国社会的潜在力量,从《白领: 美国的中产阶级》探讨新中产阶级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到《权力精英》探寻美国社会的权力结构,再到《社会学的想象力》展现的公共知识分子关怀,米尔斯一生的学术发展路径都与公共知识分子问题紧密勾连。米尔斯最后将“个人困扰”提炼成“公众议题”,即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互构出公共性议题,并指出这就是公共知识分子的使命,而公共知识分子只有具有社会学的想象力,才能担此重任。 一、《白领: 美国的中产阶级》与公共知识分子
《白领: 美国的中产阶级》是米尔斯论述20 世纪美国新中产阶级的著作。老式中产阶级的主体: 农场主、商人、自由职业者如何逐渐丧失其社会主体地位,被新中产阶级所取代。继而论述新中产阶级又如何成为现代美国社会的“牺牲品”,在极度发展的科层制度中创造物质价值却自我迷失,始终缺乏明确的政治方向。在美国社会的政治市场上,新中产阶级正在高声叫卖自己; 任何看上去足够体面、足够强大的人都可能占有他们,间接指出了新中产阶级并非美国社会的权力核心。正是通过《白领: 美国的中产阶级》,米尔斯将新中产阶级置于美国整个现代社会发展之中,以其敏锐的知识分子的嗅觉,探寻新中产阶级与知识分子之间的关系,同时提出“美国社会阶级结构是怎样的”这个疑问,为他后来将“个人困扰”上升为“公众论题”奠定了基础。 二、《权力精英》对疑问的回答
米尔斯的《权力精英》1956 年出版,这个年代的美国,是米尔斯所称的“物质繁荣、国家主义甚嚣尘上的政治真空”时代。在米尔斯眼中,权力精英占据机构中的重要地位,是一群气质和能量出众,拥有财富、权力和声望等,以及由此产生的整个生活方式的人。而实质上,权力精英已经改变了平衡理论,这个改变是通过大众传媒和大众社会来完成的。大众传媒作为新闻传播的载体,为人们提供新的信息和观点,指导大众应该怎样以及如何这样。但大众传媒的普遍流行,常常侵占了私人空间,摧毁了人们交流、讨论的机会,使公众很难真正认清自己和周围的世界。米尔斯这里指称的大众社会由占人口多数的失去权力的社会底层构成,他们因缺乏权力而处于统治的最底端,被动地单方面接受统治阶级传递的信息,沉溺于各种娱乐节目,丧失了对政治问题的关注,成为权力精英统治的忠实拥护者。米尔斯分析了美国社会的阶层分布: 社会的顶层是占有垄断地位的权力精英,掌控着国家的军事、政治、经济权力; 大部分新中产阶级组成了社会的中间阶级,中间阶级是一种平衡的僵持力量,没有将底层与顶层联系起来的能力; 而社会的底层不断地丧失权力,在政治上毫无话语权,逐渐形成大众社会。米尔斯的失望实质上包含了其对权力精英的批判,正是权力精英的出现改变了美国的平衡结构,权力精英作为社会军事、政治、经济的占有者,从中间阶级和大众社会手中夺取资源,取之于民,却用之于己。 三、《社会学的想象力》中对公共知识分子的研究转向
在《社会学的想象力》中米尔斯提出社会科学研究什么问题、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何在、如何做好社会科学的研究似乎同公共知识分子关联很小的话题,然后,又给出答案。在他看来,只有公共知识分子能够建立起“个人困扰”到“公众论题”的联系,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把握个人生活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米尔斯分析了社会科学家作为理性人所自我期许的三种政治角色: 哲学王、统治者的幕僚、面对统治者和“公众”的独立的公共知识分子。哲学王的角色强调社会科学者置身社会之外,面向自身学术价值,仅成为掌握知识的人; 统治者的幕僚则专注于统治者认为有价值的议题,成为维持统治者政治稳定的工具; 只有独立的公共知识分子,既不忽略统治者的兴趣,又致力于教化公众,追求民主政治这一核心价值。米尔斯进一步指出了独立公共知识分子的政治责任: 社会科学家作为文科教育者,他的政治职责就是不断地将个人困扰转换为公共议题,并将公共议题转换为它们对各种类型个体的人文上的意
义,从而实现民主社会的主流价值。可以看出,米尔斯所说的社会学的想象力就是知识分子为公共大众服务的智力工具。
四、对米尔斯公共知识分子问题研究的评价
米尔斯对新中产阶级的异化的极度失望和对精英阶级权力垄断导致的“集体失语”的不满,转而对公共知识分子寄予厚望,认为公共知识分子有机会成为或者能够成为真正实现民主权力的倡导者。《社会学的想象力》包含了米尔斯关于公共知识分子问题的集中思考,他对宏大理论、抽象经验主义、形形色色的实用性、科层制气质、科学哲学进行了批判,转而强调历史、人类多样性以及理性和自由在社会科学中的作用,并指出社会科学家的治学之道,从其论述的所有内容中都可找到与公共知识分子问题的勾连。米尔斯始终强调一个核心问题: 公共知识分子的时代使命是将“个人困扰”上升为“公众论题”。然而,公共知识分子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社会? 公共知识分子究竟有多少文化资本能够引导公众的思考? 实际上,米尔斯自己正站在一个道德的制高点,认为公共知识分子“无所不能”。
浅谈《社会学的想象力》中的学术误区 任中峰
一、宏大理论的恶意
宏大理论是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的一个切入点。宏大理论追求的是理论的普适性,主要源于对人类社会同质性的假设,企图构建一个不切实际、超越历史、放诸四海皆准的概念化、抽象化模型,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人类社会的问题。“这种情况暴露为他们在描述和解释人类行为和社会时,有时故意规避明白晓畅的行文。” 概念和术语是构建理论的基本工具,宏大理论倾向于将工具当做理论的主体内容,反反复复地对定义、概念、原则进行推敲,这种穷尽式的表达暴露了宏大理论家的“归纳癖”和“阐释癖”,从反方向说明了宏大理论的空洞、乏味,只有借助语言技巧才能填补实质内容的空白。
二、统计仪式的加冕
米尔斯在《社会学的想象力》中还批判了“抽象经验主义”的研究方法。经验研究本身并无问题,而抽象经验主义将经验研究的价值取向做了过于微观的定位,研究重心不可避免地集中到了琐屑的经验事实,缺乏宏观的、历史的、全局式的理论构建。“在研究实践中,抽象经验主义似乎更关注科学哲学,而非社会研究本身。„„我称之为抽象经验主义的社会研究风格经常通过诸如制订社会科学的计划和法则的方式,重述并采用自然科学哲学。 抽象经验主义借助了统计的仪式为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加冕”,通过令人迷惑的数字游戏使原本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常识看起来成了高高在上的学术研究。抽象经验主义不是依靠自身的思想而是依靠这种统计仪式攫取了名不副实的尊重感。 三、科层制的顺民
学术研究的“科层制”是米尔斯批判的一个对象。在米尔斯这里,“科层制”主要针对的是研究机构中的技术分工和研究资源的分割。科层制首先损害了学者的独立地位,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薪雇员,依附于某一组织或机构,主要目标由他人的决定而非自己的良知来决定。在许多情况下他们加入了不断扩张的靠思想谋生的队伍之中,成为行政人员、谋士或技师。 科层制通过对学术资源的分配实际上掌握了决定现代学术取舍的话语权。独立、自主、批判的精神在今天显得尤为可贵,当学者沦为雇员的角色,社会科学家已经开始成为科层制下的学术顺民。
社会研究者应如何选题及确定研究内容——解读《社会学的想象力》 易丹
美国著名批判社会学家C·赖特·米尔斯所著的《社会学的想象力》,以批判美国社会学界的成果作为本书的探讨主题。运用知识社会学的观点,结合作者自已对社会阶层等方面的洞察与研究,批判传统学科的抽象与僵化界限,提出了运用个人经历、社会历史与时代生活相联系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思想来进行社会学研究,同时认为社会研究者必须把自己置身于持续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4w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