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一年级准备期英语教学小结》,欢迎阅读!
![准备期,英语教学,小结,年级,小学](/static/wddqxz/img/rand/big_1.jpg)
小学一年级准备期英语教学小结
奉城二小 阚瑾 但凡教过一年级的老师都很清楚新学期开始的第一个月是非常辛苦的,因为幼儿园的课程较为轻松,孩子们一直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中做做学学,没有太大的要求和压力,一下子进入小学后无论是行为习惯还是知识技能方面都有了不同的要求,他们往往感到很不适应,常常经过几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慢慢体会到自己已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犹如经历“蜕皮”的痛苦期。为了让幼儿园课程与小学课程间有个更自然的过渡,使刚告别幼儿园的小朋友能更快适应小学生活,从这学期开始,一年级初次设置了为期二到四周的“学习准备期”。
在自己执教了准备期教学后,我对一年级准备期教学和正式常规教学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也产生了一些思考,自己进行了总结归纳:
区别:内容选择 学习评价 发言形式
1.就教学内容的选择来看,我觉得虽然准备期的活动内容和正式进入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比较相似,但是在学习量上有很大的区别;单词教学活动和句型教学活动课时分开,这样能降低学习难度;一个句子反复操练(甚至一个课时操练一句话),但操练形式需不断变化。
2.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从以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变为以学生自身的感受为主要评价方式(笑脸),更注重学生对于英语情感方面的培养。我相信很多的一年级老师都有切身的体会,有了准备期的过渡,我们和学生之间更亲近了,因为课堂教学空间比较大(不赶进度和教学内容)所以我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关注孩子学习情绪的反应,所以班级中没有出现以往孩子不适应突然加快教学的节奏而导致厌学,怕学的现象。
3.学生的课堂发言形式更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我主要以全班或全组为主,这种发言形式因为避免了教师对学生的挨个检查所造成的压力,所以学生的发言胆量无形中增加了,在课堂上的发言对于学生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现在已经进入正课的教学后学生举手非常踊跃。
共同点: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我对课堂观察中发现,一年级的小学生在刚刚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对英语非常好奇,想着早一点开口说英语,这样的热情对学习非常好。但是也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往往没有耐心去“听”。也有一部分小朋友由于在幼儿园或者在社会办学机构里已接触了英语的学习,已有的一些英语口语能力让孩子在同龄人中产生一种优越感,在课堂上只要出现了曾学过的单词或句型,就不屑于听讲或者急着叫出某个单词后表示自己已经学过便不再积极参与后面的学习活动,从而
失去了更进一步学习知识的机会。还有一部分小朋友在听的过程手里做着小动作只用耳朵听,他们的发音往往不够清楚,说出来的常常是两个语音之间的音。在以前的英语活动中,我们就经常碰到学生发生以上的发音错误,例如:教taste这个单词时,尽管老师大声的做示范读很多还是有一些学生发“paste”或“kaste”的音。所以从习惯的培养上 ,听的习惯是首当其冲。听是孩子形成纯正优美的语音语调的唯一途径。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听力,才能听清、听懂别人说的英语,才能使孩子有信心与别人用英语进行交际。因此,在整个小学英语教学阶段,我们教师每节课都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充足的“听”的语言量中学习英语。但是这个看似易于养成的习惯却是极花功夫的。所以我在准备期阶段对孩子听的训练中就要求孩子做到:
1.老师或同学在发言时应该认真倾听,听清每个词,尽力听懂每个问题每句话。听完后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或回答问题。
2.听别人发言时,眼睛应该注视发言人。听录音时,需看课本,并用右手食指点所听到的内容。
在我的课堂上,我训练学生听力的小窍门是:一边向学生提出listen 的学习要求一边用手势在耳朵旁边做出数字状,提醒学生应该听几遍。根据学习要求和单词或句子的难易程度,我会调整听的遍数,听完一遍收起一个手指头。同时我班的学生也会学我用右手在耳边做动作。因为学生每次都要看我的手势提醒,所以所有的学生在听我示范的时候眼睛都会紧紧地盯着我,这样跟读时他们的口型模仿就很到位。也避免了就算每次我都大声提醒学生:Look at me又繁琐收效也甚微。进入正课教学后我还要求学生每天回家至少听录音十五分钟,根据学习内容的增多随时调整听的时间。
我觉得好的教学设计应该是使学生的学习能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的,乃至他们的生活。如:教学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night. How are you 时我引导学生见到任科老师打招呼的时候用英语说,同时我们英语组和各课任老师事先打好招呼,也请他们和小朋友用英语打招呼。每天小朋友之间打招呼也鼓励他们用英语,老师则发奖券给小朋友以示表扬。学习了“I love…”的句子后,我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老师,父母,同学表达自己的love.并告诉大家我们是一个大家庭,要相互友爱,共同进步。
准备期的活动教学结束了,留给我的是全新的体验,等待我的是全新的教材,全新的教学历程,全新的考验,虽然已教学多年的一年级,但我愿意把自己放在一个新的起跑线上用心走好新的教学之路。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1O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