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怎样写类比型议论文》,欢迎阅读!
![议论文,类比,怎样](/static/wddqxz/img/rand/big_138.jpg)
怎样写类比型议论文 王敬波
在众多的议论文题目中,有一种特殊题型,它往往选择作为类比或比喻的事物命题,要求通过同类事物的比较或有相似点的异类事物的推衍,揭示类推出其中蕴含的道理。这类题型就称为类比型。
类比型议论文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同比型,一种是喻意型。无论是哪一种,写作时都必须做到:一要明确类体或喻体的寓意;二要确定选题;三要选好被类比的事物。 一、同比型
同比型议论文就是通过两个某些属性上相类的事物的比较来证明某一论点。即用性质、特点为人熟知的、得到公认的类体推出性质、特点不为人知的本体也同类。如有人把绘画、演戏、作诗、演奏等艺术(类体)与教学(本体)类比,进而证明“教学”应当和绘画、演戏、作诗、奏乐一样,也要采用启发式,也要给学生留有余地。
按类体、本体类比的着眼点不同,同比型题目又可分为类推型和关系型两类。前者着眼于内容上的类推;后者着眼于形式上的类比。
[例一]读下面的材料,用类比法写一篇议论文,揭露“四人帮”杀害张志新烈士的罪行。 中世纪的欧洲,教皇对思想犯、政治犯执行烈火焚身的极刑之前,为了禁止受害者提出抗议,采取的是缚舌之法,为真理而献身的战士布鲁诺在火焚之前,舌尖就被缚住;“四人帮”出于对真理的畏惧、对正义的畏惧,竟凶残到用割断喉管的酷刑来残害坚持真理为真理而斗争的张志新烈士。
[例二]在美国阿拉斯加国家自然保护区,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狼消灭了,鹿没有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4000只发展到40000只,但体态蠢笨,没有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群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少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人们只好再把狼请进来,鹿又四散奔逃,但却恢复了蓬勃生机。
根据上面的材料,联系类似的社会现象,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篇不少于八百字的文章。 [例一]是类推型的,它要求习作把公认的定性的教皇残杀布鲁诺同“四人帮”残杀张志新烈士相比较,以揭露“四人帮”的罪行。行文时要尽可能多的列举类体和本体可比属性,使类比推出的结论更可靠,更有说服力。
论证 类比点 1.时间 1600年 1975年 2.地点 罗马广场 辽宁省的一个刑场 3.事件 残杀布鲁诺 残杀张志新 4.元凶 教皇 “四人帮”
5.方式 缚舌 公开 火焚 断喉 秘密 枪决 6.性质 妄图 扼杀 真理 妄图 扼杀 真理
7.结果 科学战胜神学,怀念殉道者,嘲笑教皇 真理战胜迷信,赞颂烈士,声讨“四人帮” 结论 “四人帮”残杀张志新烈士同教皇残杀布鲁诺的目的、性质完全相同,其杀人方式更凶残卑劣,然而真理是扼杀不了的,妄图扼杀真理的人必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这样通过类体与本体共同点或不同点的多角度类比,雄辩地证明“四人帮”不仅和教皇如出一辙,而且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其罪恶行径昭然若揭。
[例二]是关系型的,要求根据原材料自然现象中的“鹿”与“狼”的关系有类似对应关系的社会现象行文,内容不限(86年全国高考题目《树木·森林·气候》、88年上海高考题《请流与话源》同此)。
材料中的狼和鹿是彼此敌对的两种事物的关系,狼存鹿兴,狼去鹿亡,二者相反相成,人为地取消对立的一方,将造成另一方的衰亡。行文时选取类比的事物一定要使双方包含着敌对
(或对手)的因素,因要扣住这一点,什么社会现象都可以写:可以谈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竞争,也可以谈国家的兴亡,敌存灭祸,敌去招过…… 论证 选题 狼所比 鹿所比 狼鹿关系所比
国家的兴亡 敌对势力 国家 敌存灭祸,敌去招过
结论 敌对势力的存在,能使人时时警惕,锐意进取,忧劳兴国,没有敌对势力,国家也会同鹿一样,因没有对手,安逸而走向衰亡。 二、喻意型
喻意型题目就是把论点所概括的内容有某些相似点的异类事物作比方,形象化地说明阐述所要证明的原理。如用南郭先生吹竽的事例作比喻,说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象南郭先生那样装腔作势、不懂装懂、冒充内行是不行的,必须脚踏实地的学和干。
根据作喻体的事物不同,喻意型题目也可以分为两类:比喻型和寓意型。前者的喻体往往是形象、具体实在的事物,如照镜子比喻进行自我批评;后者的喻体是假设虚构的故事,如上面讲的滥竽充数。
[例三]读下面的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六百字的文章。 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就好象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值就越小。”
[例四]读《猴子的悲剧》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六百字的文章。
在印度,人们常用一种特制的小盒子捕捉猴子。在安置好的盒子里放上美味的坚果,盒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能插进猴子的前爪,但只要猴子抓住坚果不放,其爪子就抽不出来。这样它要么放下果子继续自己的自由,要么就抓紧果子,等着被收拾,绝大部分猴子是抓住果子不放,以致被猎人轻而易举地捉住。
[例三]是比喻型的,写这类题型,只要弄清喻体、本体,把握比喻义,就好行文了。 论点 类 比 点 喻体 本体 相似点
分数 正确认识自我 分母越大,分数值越小 分子 实际
分母 对自己的估价
结论 比 喻 义 必须正确认识自我,盲目自满,过高估计自己,就是贬低自己。
[例四]是寓意型的,写这类题型要在弄清寓意的基础上,由此及彼,送好类比点。猴子的悲剧在于它受不住“诱饵”——美味坚果的诱惑,为了不应该得到的东西而牺牲了自由,成为猎人的猎物。有些人经不住金钱、美女、高档商品、高官厚禄的诱惑,受人驱使,成为他人猎物,以身试法,最终被捕入狱。
类比点 “猴”所比 “猎人”所比 “坚果”所比 猴子结局所比 受人利用为利欲而犯罪的人 设圈套的主谋者、指使者 诱饵——金钱、美女、名誉、 地位 以身试法、锒铛入狱
寓意启示 猴子的悲剧从反面告诫我们:在利欲面前,我们要站得正、立得稳,要经得起金钱、美女、名誉、地位的考验,否则,害国、害民、害自己。
写类比型题目,既可同向类比立论,也可异向类比立论。如以《飞蛾扑火》为题立论:同向类比,把“飞蛾”喻为反动派;把“火”喻为光明、真理。习作的论点可确定为:妄图扑灭光明者必将自取灭亡。异向类比:把“飞蛾”喻为追求光明的志士。习作的论点可确定为:应象飞蛾那样为光明、理想而奋勇捐躯。
综上所述,同比型和喻意型题目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要用“比”的方法阐明论点。二者的区别在于:同比类体和本体不仅具有可比性,而且具有同类性,“同类同理”,是其主要特征;喻意型的喻体和本体之间有一个相似点,但两者的性质是绝然不同的,两者只有可比性,而不具同类性,“凡喻必以非类(唐·皇甫湜)”,异类同理是其主要特征。
类比型议论文的写作,常常借助联想,即根据题干(或材料)提供的类体或喻体联想到本体或由类体的某些属性联想到社会现象;或由形象实在的事物联想到深刻的哲理;或由传说、童话、寓言中的人或拟人化的动植物联想到现实中的人……
因此,类比型议论文,既利于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又利于考查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类比型议论文的训练不可少。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z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