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节《我与社会》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道德与法,上册,教学设计,我与,初中](/static/wddqxz/img/rand/big_103.jpg)
我与社会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能力目标:提高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会用已有经验分析问题,逐步由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
(三)知识目标: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
难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什么是相互依存的? 三、教学过程:
教材梗概部分:本册教材引导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生活(七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和要求(八年级);介绍八年级教材结构。 (一)导入:
思考:以下情境中,说说了解社会的方式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感受。 (二)主要过程: 环节一:感受社会生活 探究一: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情境:暑假里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同学回答) 图片、视频展示暑假里发生的大事件,引导学生树立关心国事、天下事的意识。新闻一: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新闻二:美国宣布将退出世界卫生组织。(美国不承担国际社会责任)
新闻三:我国南方发生洪涝灾害(以及我国的应对,体现以人民利益为重) 结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以李铭的一天为素材
结论:随着我们的成长,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的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环节二:我们是社会的一员 探究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讨论并回答: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会与父母、老师、公交司机等很多人产生各种各样的关系,绘制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 结论: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思考一: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 思考二:你知道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吗?
结论: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不同的身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
①血缘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 ②地缘关系:如同乡、邻居等。 ③业缘关系:如同学、同事等。
四、本课总结:社会生活绚丽多彩,“我”要积极参与!
“我”在社会交往中建立了各种社会关系,获得了不同的社会身份,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五、板书设计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一框 我与社会
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社会生活成就我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六、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绘制一张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结合这张图说一说你是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使用了情境创设法、小组探究讨论法教学,引用有针对性和新颖性的案例和故事,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小组的合作探究做好准备。我首先用同学们喜欢看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导入新课,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走进社会生活,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去感悟。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教学,这一方面拉近了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活动探究,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课堂探究讨论活动中,我既让学生认识了我们是社会的一个分子,要积极为社会承担责任,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xT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