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文】幼儿论文浅谈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独立性》,欢迎阅读!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关键字】论文
幼儿论文:浅谈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摘 要:独立性对成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成功的人多是一些独立性较强的人。他们善于思考,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是,不少家长包括幼儿园老师,总是喜欢听话的孩子,事事包办代替,不放手也不鼓励儿童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幼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常依赖性强,独立性差,往往经不住一点儿挫折和失败,意志薄弱,情感脆弱,创造力被无情地扼杀了。因此,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切忌什么事情都越俎代庖,要适当地给孩子一些自由空间,让他自己动手动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使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关键词:幼儿;独立性;幼儿园;家庭;教育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身上暴露出来的诸如自私霸道、胆小怯懦、娇气自负、懒惰浮躁、冷漠、缺乏爱心等问题,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在幼儿教育问题上,要有忧患意识、开放意识、超前意识,明确社会转型时期对人的素质的新要求,应开拓思路,努力探索幼儿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向阻挡改变,同时,还应着力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合作意识等等,促进幼儿及早成长。
所谓独立性,是指不依靠他人,自觉地、有目的地、独自进行认知或行动的一种个性品质特征。它是个体应具备的良好素质之一。人的独立性应该从小培养,具体说来,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儿童进入幼儿期后,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了萌芽,随着其身体的发育、活动范围的扩大和活动能力的增强,了解和探究客观世界的愿望也就越来越迫切,喜欢自己去探索这个新奇的世界。他们好说好动,喜欢新异刺激,认知活动日趋活跃。在这个必然的规律和必经的过程中幼儿获得了自身的发展。于是,我们就可以要求幼儿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让他们学着自己吃饭、穿脱衣服,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睡觉等等。虽然有时他们做的不是很好,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放手让幼儿自己做主,给他们一种小主人的感觉,让他们在活动过程感受独立做事的乐趣,以此来培养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同时对他们做出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和要求他们去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独立做事,为幼儿的自主、独立发展创造民主、宽松、愉快的气氛。 二、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教育家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的独立性的培养,她说:“教育者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她认为,儿童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应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幼儿进行能力的培养,如,在选择游戏区域进行游戏时,放手让幼儿自己去选择游戏角色、游戏环节、游戏方式,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自己有选择、探索、表达的自由。在孩子间发生矛盾时,不是作为权威者的来评判谁对谁错,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幼儿,给予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自己学会解决问题。 还有,注意鼓励和指导幼儿进行探索学习。探索学习就是教育者不急于将答案直接告诉幼儿。而是运用适当的手段,教给幼儿认知事物、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幼儿动手操作,通过手脑协调的心智活动获得知识。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对探索学习重视不够,成人往往习惯于将答案直接提供给幼儿,如幼儿问:“7+2等于几?”多数父母会不加思索地告诉他:“9”。在这里,成人忽略了让幼儿通过亲手操作经过思维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而是让幼儿直接记住答案。这种状况影响幼儿的认知效果。对幼儿独立性的形成十分不利。 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他们对看到的事情有时都会问上一个为什么,对待他们所提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出的问题,我们应注意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进行探索来得到问题的答案。 对知识被动地等待和消极地接受最易形成幼儿的惰性及厌学心理,探索学习恰能弥补这一缺陷。探索学习对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重要性阻挡忽视。幼儿的学习动机属于直接动机,学习兴趣在绝大程度上源于学习活动本身,学习活动的特点及效果直接影响着幼儿对进一步学习活动的态度。由于幼儿在探索学习中,亲身经历了寻找答案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他不仅获得了知识,更清楚答案的由来,所谓“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处于一种主动清醒的认知状态中。同时由于在操作学习中,由质疑到发现,由迷惑到顿悟,由改正到成功的一系列环节中趣味横生,引起幼儿阵阵兴奋,引起他的愉快的情绪体验:体验到成功感、体验到学习活动的乐趣,不断地燃起求知欲望,对学习活动形成心理上的期盼和向往效应,不必依赖成人的督促和压力,逐渐培养起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这种主动性和自觉性还会迁移到其他活动中去。
幼儿在探索学习的活动中,教育者的指导作用显得十分重要。幼儿的探索是否成功,认知是否准确和快捷,取决于教育者的指导。教育者的指导是自始至终的,教育者要向幼儿指明探索方向,善于运用各种手段,教给幼儿操作和思考的方法,启发思路,如在“7+2”的运算中,指导幼儿从表示“2”的实物堆中依次取出实物,添加在表示“7”的实物堆上,向幼儿展示此运算的思维方法和过程,使幼儿明白“7+2=7+1+1=9”的道理。也可以反过来训练。并在探索过程中及时纠正偏差,对最后的答案及时给予认定,这样才能确保幼儿探索学习活动的准确性和效率性。
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幼儿,注意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要认真的倾听孩子,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以商量的语气对孩子发出做事的要求,而不是以命令的口气来要求,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这并非是娇惯孩子。 尊重幼儿的情感,意味着成人要尊重幼儿谋取快乐的权利,不能剥夺幼儿创造快乐享受快乐的机会。与同伴玩耍游戏是占据幼儿生活中很大部分时间的活动,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友爱互助等社会性情感得到发展,幼儿以帮助小伙伴做事、为小朋友服务为乐事,常常在为小朋友提供玩具赠送礼物等活动中感到莫大的快乐,这是他们的权利和心理需求,成人不能剥夺他们的这种权利,不能阻止他们的这种愿望,要努力为孩子们提供和创造体验快乐的机会,要理解孩子们对游戏活动的迷恋,体谅、同情孩子离开玩伴时的孤独和苦闷,努力为孩子们共同游戏创造条件。
这种尊重、理解并爱护幼儿情感,给予幼儿情感活动以一定的“自由度”的做法,有助于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有助于独立个性的形成。事实证明,受到尊重的孩子,大多是待人友善,懂礼貌,举止大方,自我独立意识强,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 三、重视对幼儿良好性格的塑造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独立性,作为一种个性品质特征,它体现于人的性格上和能力中。同时,它又是通过塑造性格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形成的,两者互相依赖、互为促进,所以,要形成幼儿的独立性,要重视对幼儿良好性格的塑造和能力的培养。
要加强幼儿基本生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现在的幼儿(尤其在城市),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由于他们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由于家长的过分呵护宠爱,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很差,几乎成为“抱大的一代”,这一点必须引起足够的警觉。必须加强对幼儿进行基本生活能力的训练,从饮食起居各个方面着手,培养幼儿自我料理、自我服务以及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习惯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有些家长对孩子自己料理日常琐事不以为然,热衷于包揽代办,其实日常琐事对形成幼儿独立意识、独立生活能力十分重要,成人坚决不可代办。
积极鼓励孩子与外界交往,让其在交往中获得知识、行为规范、处世方式和应变能力。与同伴玩耍游戏是幼儿最经常性的一项交往活动,幼儿的许多意识和能力都是在与同伴交往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vh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