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梁思成林徽因》观后感作文》,欢迎阅读!

《梁思成林徽因》观后感作文
这是一部相对其他粗制滥造的记录片不知要强几倍的电视记录片。虽然已是八集,但对我还觉得远远不过瘾。最初知道林徽因,是先读到徐志摩的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他对林的爱恋,促使我想去了解林徽因。不过那也只是一张张美丽清秀的照片,以及不凡的家世。这种平面的认识不足以引起我对她有强烈的探究欲。然而,这部纪录片,着实触动了我的心灵,当然不只是林徽因,还有梁思成。影片多层次多角度地介绍了林徽因梁思成。林徽因,一位非凡的女性。从小接受西方自由民主教育。得力于她那远见卓识的父亲。这使我感叹:每个孩子的前途会有着那么大的偏差万别。这与人生的第一位老师——父母,有着脱不了的干系。反观当下,家长依然面临着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一百年前的林长民就能以超前的思想来引导教育自己的女儿,这不能不使人钦佩、汗颜啊!
林徽因,一个多情而富有思想的才女。在赴美留学期间,她首选的专业是建筑学。由于当时建筑学不招收女生,而选择了美术系。然而,最终,林不但完成自身的专业还尽可能多的选修了建筑学科目,并做了建筑学的助教。这表明,她功课不仅优秀而且极富主见。尤为令我感动的是当时的美国记者采访时,她所说的那段话:等我回到中国,我要带回什么是东西方碰撞的真正含义。令人沮丧的是,在所谓的:“和世界接轨”的口号下,我们
自己国家独特的原创艺术正在被践踏,应该有一场运动,去向中国人展示西方人在艺术、文学、音乐戏剧上的成就。但是,绝不是要以此去取代我们自己的东西······在中国,一个女孩的价值最多体现在家庭中,我崇敬这里的民主精神。在当时的中国社会,绝大多数的女孩甚至男孩不可能有这样的思想才情。这是林父的功劳。当然,当时的中国人能吃饱肚子还成问题,更何况言其他。但,其父的教育理念搁至当今,仍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份,先做到友谊的了解。”林与梁生有一儿一女。对待他们的教育,影片中似乎没有涉及。但我却从中发现领悟了一二。 1937年,当梁林正在山西考察测绘佛光寺之时,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了。从林徽因写给她八岁女儿的信中,我分明看到了一位侠骨柔情的母亲。“你知道他们老要我们的‘华北’地方······但是如果日本人要来占领北平,我们都愿意打仗,那时候你就跟着大姑姑那边,我们就守在北平······我觉得现在我们做中国人应该要顶勇敢,什么都不怕,什么都顶有决心才好。”扪心自问一下,你曾这样与自己的孩子交流过吗?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与之平等的交流。在大事小非面前,都和孩子交流,使其了解。我发现信件是这片中主要内容。无论父辈对他们,还是他们和朋友之间,抑或是他们对孩子之间都是笔墨丹青,既浪漫又温馨,既深沉又永恒。现代人已少有动笔的了。如果内心的思想不付诸纸上,你又有多大把握证明你的思绪不是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s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