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思考》,欢迎阅读!

关于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思考
作者:孙德强
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8年第6期
党支部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抓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就要全面提升基层党支部的工作水平。近年来,桦甸市委坚持优化设置、提升素质、创新载体、完善制度,大力推进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一个支部、每一名党员。
一、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优化设置,让党支部作用更加有效。正确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层党建规律,注重依托各种经济、社会和群众组织构建“功能型”党支部。在农村,推广“支部+合作社+农户”设置模式,发挥支部政治引领、协调服务、组织发动等作用。在社区,按照“一支部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要求,充分依据党员从业岗位、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年龄状况创建党支部。目前,全市已建立创业带动型、健身娱乐型、维护稳定型等各类党支部26 个,吸纳党员800多名。在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按照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加强党员管理、有利于服务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单独建立、联合建立、挂靠建立等方式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同时,选派党建指导员到应建未建、组建条件不成熟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指导,2017 年共派驻党建指导员126 名,实现了党的工作全覆盖。
提升素质,让班子配备更加有力。将提升能力素质作为党支部建设重点。一是配齐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带头人。在农村,以换届为契机,把年纪偏大、思想陈旧、素质偏低的换下去,把群众认可、作风正派、威望高的选拔到村班子中;在社区,采用“从现任主职中择优留任一批、从优秀副职干部中选拔一批、面向优秀志愿者和大学生社区工作者竞聘一批”的“三个一批”办法,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推进党组织和企业管理层交叉任职,让党的工作全面覆盖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教育培训。每年对基层党务工作者进行系统轮训和座谈交流,适时组织域外参观、考察,不断提高发展经济、改革创新、依法办事的能力。三是加大“第一书记”选派力度。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后备干部到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贫困村挂职“第一书记”,驻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培育壮大村级特色优势产业,培养村级致富带头人。四是注重基层党组织班子后备人才培养。建立健全后备干部数据库,区分近期、中期、远期设置培养路径;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公务员、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力度,建立起来自农村一线的党政干部成长链。
创新载体,让党支部更有活力。桦甸市委坚持把创新活动载体作为激发党支部活力、推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内容。在农村,以支部为单位,按照“一社一网格”标准,建立村党组织书记、村支委委员、党员自上而下包联群众的服务体系,全市156 个村共划分网格968个,包联群众44702 户;在社区,探索建立“互联网+社区服务”模式,全面推进民事代理代办、错时延时服务,打造了“四带”工程(“一人带一家、一家带一楼、一楼带一片、一片带一
区”)等18 个社区特色服务品牌;在机关,积极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谋发展、敢担当、正风纪、抓落实”等活动,开展全市机关党建“灯下黑”问题整改“回头看”,及时督促指导,防止问题反弹。
完善制度,让党支部建设工作更加规范。完善组织生活制度,从抓规范、抓执行入手,严格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依托“新时代e 支部”、桦甸党建公众号探索网上组织生活新模式。强化督查考评机制,以“五好一满意”党支部创建为载体,以“星级评定”为抓手,每年对标五个星级,采取村自评、乡镇考评、县交叉互评的方式评星定级;制定《基层党建工作抽检办法(试行)》,加大定期督查和随机抽查力度,压实党建工作责任;建立监督保障机制,全面
推行党支部书记履行基层党建责任述职评议制度,提高基层党支部书记责任意识;加大基层经费投入保障,率先建立村级“两委”成员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激励机制,落实了正常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
二、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难点及重点
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主要有:一是个别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缺少办法,二是党员队伍管理还存在难题,三是个别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抓而不实,浮在面上。针对这些难点,我们在2018 年党支部建设工作中,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建设“五好一满意”党支部为目标,通过强化抓意识、抓书记、抓经济、抓功能、抓氛围“五抓”措施,整体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抓意识,强化基层党建责任落实。抓好基层组织建设,说到底是个责任问题。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各级党组织的责任所系、使命所在。要强化主业意识,年初建立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清单,量化党建工作内容,将责任主体明确化、责任层级清晰化、责任链接无缝化;要强化任务意识,深入推进“一定三诺两评”制度,严格三道程序接受党员群众监督,逐级建立制度通报、动态管理、督促检查和跟踪问效等制度,压紧压实党建主体责任。
抓书记,加强基层带头人队伍建设。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最关键还是抓人。一个好的书记,才能带好一支队伍、带富一方百姓。在农村,加强驻村“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培养选拔,注重从“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员、致富带富能手等群体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带头人;建立健全公开选拔、教育培养、动态管理、合理使用“四项机制”,构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体系。在社区,推行街道党政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到社区担任“第一书记”;按照“一区一库、一街一册”要求,管好用好调整好社区人才库,保持社区后备人才队伍稳定。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对非公党组织书记实行分级备案管理,严把选人关;探索推行党员特殊岗位津贴,扭转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短板局面。
抓经济,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客观前提。要继续推进“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形成党建引领产业,产业助推党建的格局。要充分利用农业农村资源,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业,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开展“强村带弱村,联建促发展”活动,组织五星村、四星
村与贫困村开展“四帮四带”,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缺项目、缺资金、缺技术、缺信心等问题。
抓功能,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扎实,坚如磐石。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全面提升党支部建设质量,抓实党支部标准体系、责任体系和督查体系三个制度体系,抓实整合工作资源、突出问题导向、注重分类推进三个方面举措,抓实“关键少数”、基层支部、薄弱环节三个重点,分领域设计实施“五好一满意”党支部创建载体。要严肃组织生活,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开展“党建工作大讨论”活动,建立党员“政治生日”台账,过好党员政治生日。
抓氛围,营造党建工作良好环境。党建文化氛围建设,是提升党的建设影响力的重要手段。要引导各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加强党建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利用村部、党组织活动阵地、巷路围墙等设施,集中打造党建文化阵地。建立信息报送通报考核制度,及时宣传推介党建工作好经验、好做法,切实营造浓厚的党建工作氛围。(作者系中共桦甸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责任编辑/艾杰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ly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