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和善而坚定”的教育——《正面管教》读书分享》,欢迎阅读!
“和善而坚定”的教育
——《正面管教》读书分享
今天开始要和大家聊的书是《正面管教》,作者是美国杰出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她是7个孩子的妈妈,18个孩子的奶奶和外婆。《正面管教》自1981年第一次出版以来,成为了美国教育孩子的黄金教科书,后来被翻译成了16种语言,在全世界销售了近千万册。
而我作为一名母亲,我孩子也已经11岁了,就算是只为了我的小王子,我也想与大家聊一聊关于亲子教育的话题了。
我丝毫不怀疑父母对于孩子的爱,但是在教育孩子成长过程中,光有美好的愿望和爱是远远不够的。这就像是你去做手术的时候,主刀医生告诉你说,我虽然没什么经验,啥都不会,但是我对这次手术充满了信心,对你更是充满了爱,来吧,请相信我。你觉得这个时候会怎么样呢?那还用说,当然是跳下手术台就跑啊。
最需要持证上岗的职业其实是父母,但是老师们可以想想看,有多少人是在做爸爸妈妈之前,是有认真的学习过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的呢?说不少父母的教育理念都是随缘这不为过吧?
很多家庭教育孩子的困境,用剑拔弩张、鸡飞狗跳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但请相信我,我们一起来看完了这本书,运用了正面管教的方法之后,我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一定会快乐和幸福许多。当然没有那种教育方法一定可以把孩子变成一个完美的人,但此后我们就知道怎么去帮助他,在成长过程中避开我自己犯过的那些错。
我们先谈一下骄纵、惩罚与正面管教到底有哪些不同? 首先,我们想想看,传统的家庭是在用什么样的方法教育孩子?其实我们并没有太多的选择,第一个就是严厉管教,家长设置边界立下规矩,要求孩子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如果孩子违反了规矩那就自然要受到惩罚。在我们观念中的管教孩子就是应该这样。
第二种是严厉管教的反面,就是放纵。不对孩子的行为加以限制,放任孩子释放自己的天性。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家长相信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什么都懂了。我们见到“熊孩子”的时候很容易联想到,父母一定是在溺爱、放纵孩子。
那还有第三种方法,就是本书所说的“正面管教”。我们先不急着给正面管教下定义。先从一个简单的例子看一下三种管教方式的不同之处。
话说有一天早上,妈妈问3岁的孩子,早点想吃面条还是牛奶面包?孩子选择了牛奶面包,但是咬了一口之后孩子秀丢下面包说这太难吃了,我不吃了,我要吃面条。现在我们分别来看,使用三种管教方式的妈妈都是怎么做的。
严厉的妈妈再三说教之后被激怒了,打了孩子一巴掌,训斥说,不吃就饿着
1
吧。孩子玩了一会回来找妈妈说我肚子饿了。妈妈再次开始说教:“你看,我早就跟你说过了吧……”然后哔哩哔哩的说了一大堆。妈妈觉得,现在孩子知道自己有多正确了,妈妈对自己的说教很满意。但是孩子呢?他其实正茫然的呆视着前方,无奈的等妈妈唠叨完。
骄纵的妈妈放下了手中的牛奶面包,赶紧重新为孩子煮面条。妈妈为了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忙的团团转,而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等到吃午饭的时候,这一幕还将继续上演。
正面管教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呢?她说:“好吧,不吃就算了,你出去玩吧,我们中午饭的时候再见。”你看,她省去了严厉妈妈的说教步骤,她并没有发火也并没有妥协。过了一会,孩子跑回来大喊:“我饿了。”妈妈蹲下来和善而坚定的告诉孩子说:“我知道你肯定饿坏了,但是妈妈相信你一定可以坚持到吃中午饭的。”
不知道老师们从这个小故事当中听出些什么没有。使用正面管教的妈妈没有说教和批评,也没有为孩子重新做早餐,而是在尊重孩子选择的前提之下,和善而坚定的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正面管教》这本书的副标题叫做“如何不惩罚、不骄纵地有效管教孩子”。言下之意就是,作者认为以严厉惩罚和放任骄纵的方式教育孩子都是有问题的。
1、骄纵的弊端 首先,骄纵型的管教会让孩子觉得所有人都是欠我的,这些孩子会用自己的脆弱对大人百般控制,以此来逃避自己该做的事情,逃避自己该承担的责任。长此以往,他们肯定缺乏独自的生活能力和责任感。骄纵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而且他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边界在哪里,失去了父母的管束孩子反而感觉不到来自家庭的关爱,这会形成成瘾性人格,被动、依赖、自我中心、缺乏自尊。家长普遍都知道不能对孩子太过溺爱,因为它的负面结果非常的明显。
2、惩罚的长期后果
我们主要说说惩罚式教育。其实一说到管教这个词,很多人就把“管教”和“惩罚”等同在一起的,或者至少说明大家都相信惩罚是有助于达到管教目的的一种手段。所有家长包括作者在内,都强烈的感觉到严厉惩罚是非常有用的管教方式。因为效果立竿见影啊,能马上就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惩罚带来的长期结果是所有家长都不愿意看到的。
在长期,惩罚会导致孩子的四种反应,分别是:一是愤怒,“我恨你”;二是报复,你让我感觉很糟糕,那我要你的感觉更糟糕;三是反叛,和家长对着干,这些情绪结果都会在孩子叛逆期的时候集中爆发。四是退缩,要么是孩子觉得家长很严厉,那你不允许的事情我就不在你面前干,我偷偷干。要么就是自卑,我接受自己就是一个坏孩子。
以上4种反应的后果都是负面的,不管是青春期的叛逆,还是孩子认定自己是一个坏孩子,然后继续扮演“坏”的角色,或者变成一个总是躲避惩罚,不断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lO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