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讲故事的语言风格》,欢迎阅读!
![讲故事,风格,语言](/static/wddqxz/img/rand/big_49.jpg)
讲故事的语言风格
1.适当增加对话。
讲故事是一种单向口语表述,但在讲述时适当加入一些双向口语交际的要素,适时引导幼儿加入,让幼儿补充情节、设计结尾、评论故事,可以使幼儿对故事的参与度更高,促使幼儿敞开心灵、发挥想象。同时,还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如讲述《猴子捞月》时,鞠萍姐姐是这样提问的:“那水中的月亮为什么捞不起来啊?水中的月亮是什么呀?”幼儿一般都能回答出这两个问题,会因此获得一种成就感。对于幼儿有一定了解的故事可以问“小朋友,你们知道怎么了吗?下面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幼儿回答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对了,你们太聪明了,事情的确是这样。”“你们想不想听听老师的故事是怎么讲的呢?”
总之“对话体”的运用也要循序渐进、适可而止,开放性的问题不宜多,以教师讲述为主。同时还要注意要慎重评价幼儿的回答,既不要强迫幼儿遵循既定的故事,也不能任由幼儿天马行空地发挥想象,教师应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把握尺度。
2.书面语转化为口语。
一般而言,讲述幼儿故事有一个书面语到口语的转换过程。具体表现为词汇口语化、长句变短句、整句变散句、多使用“了”“啊”等语气词、少用关联词。
如孙敬修爷爷在讲故事时会把“因为天下雨,所以带把雨伞”改为“啊,天哗哗地下雨了,怎么办呢,带把伞吧!”短句的运用使这个语言显得特别口语化。
3.用丰富的态势语。
幼儿故事讲述时的态势语基本要求是恰当和童趣。讲故事时运用的表情动作应和故事内容相吻合,形象、鲜明地表现故事的内容,以引起幼儿联想、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