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作风建设金句

2023-03-22 19:08: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精选作风建设金句》,欢迎阅读!
作风建设,精选,金句
精选作风建设金句30

1.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

2.“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制度问题往往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精细化管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扎牢制度的笼子。

3.“天下事,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口号喊得响亮不如把事办得敞亮。不解决问题就是最大的形式主义;群众满不满意,是检验作风建设的唯一标准。

4.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表态表得漂亮,实则轮子空转、另搞一套,形式主义让工作在无形中变味走样、扭曲变形。可以说,形式主义是许多不正之风的“门神”,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大敌。

5.“君子周而不比。”官员特别是位高权重的官员,在与人交往中,应秉持原则、公道正派,不可徇私舞弊、相互勾结。“和而不同”“群而不党”等,才是为政之道。

6.“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过去五年多来,作风建设能够取得显著成效,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以上率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

7.“太高调”固然不好,“太低调”也须警惕。有些人看似不慕名利、实则为官不为,是“连形式主义都懒得搞”;有些人装模作样,是为了给人留下“低调”的印象,并藉此达到个人目的。

8.坚持从小事严起、从日常管起,抓住苗头、找准病灶、及时处理,“当头棒喝”“一掌打醒”防止“炎症”演变成“癌症”

9.自架“高压线”自设“防火墙”,自念“紧箍咒”,耐得住寂寞、顶得住歪风、经得住寂寞、管得住自己。

10.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喜欢“大树底下好乘凉”“左右推手打太极”,怕冒风险丢“位子”,怕担责任出“乱子”

11.参加集中学习培训“搞应付”自我日常学习“穷对付”,从原则到原则、就理论理论知行脱节“两张皮”,达不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12.提及“文山会海”,一股老黄历特有味道扑面而来。如今,随着时间沉淀,这股味道越发“醇厚”。一些地方执行上级部署,不分难度大小、不分工作类别,千篇一律开会“说道”领导干部整天疲于赴会、开会,一般干部疲于应付会议,虚耗精力。

13.不看实效看材料似乎已成为政绩考核的“业内”潜规则。有的地方为了考核,对材料那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尽善尽美,即便“五加二”“白加黑”也任劳任怨。有的地方甚至一项工作刚开始所有精力就在美化“材料”上下功夫,材料不完美不罢休。“材料出政绩”,根源在于对地方、部门、干部业绩考核上出现脱实向虚。虚的可以奏效,实的当然靠边站。政绩


“材料化”,恶性循环,祸害必定深远。

14.层层传达压力,这一词组党员干部一定不陌生。一些部门和干部正是借着这一“精神”转移压力,推卸责任。签订各种“责任状”就是转压推责的形式之一。签订“责任状”,分解任务,表面看,责任好像分配到位,实质上,不分责任难易轻重,不分责任实施可行性,不分责任个性,责任落实只会沦为“海市蜃楼”“镜中水月”

15.形式主义式调研,没有解决问题的态度,没有求知的热情,玩的是调研和被调研的双簧大戏,走的是上下配合的一场秀,实现你好我好大家好。

16.只满足于频繁推出新想法,不肯在付诸实际上下绣花功夫,就会沦为夸夸其谈的“客里空”。至于一些人为捞取一时“政绩”,把预期当现期、拿估计当统计,终究是纸包不住火,到头来误人误己。

17.在“公与私”问题上,有些人假公济私游山玩水,损公肥私奢靡享乐,公私不分请客送礼,化公为私报销家用……思来想去,绕来绕去,就是离不开一个“私”字。私心过重又没有节制,一旦掌握大权必助燃私欲“爆棚”,这断无例外。

18.在“是与非”问题上,有些人党员意识淡薄,人格操守丧失,站不稳脚跟,挺不直腰杆。没有对错,没有黑白,没有原则,没有准绳,甚至视投机取巧为本事,用实用主义当指导。抱着这种心态干下去,迟早走上庸懒散奢乃至贪腐之路。

19.在“义与利”问题上,有些人对孰先孰后、孰大孰小、孰重孰轻等的认识,已经彻底颠覆。不讲信义,要谋利益;不讲情义,要争高低;不讲正义,要抢权力;不讲道义,要讲势力……见利忘义必然唯利是图,以邻为壑。

20.在“家与国”问题上,有些人公开欣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等歪理邪说,不仅以自身不正带了坏头,更纵容亲属子女,搞什么“贪腐父子兵”“受贿夫妻档”一人当官、全家涉腐的现象,并不鲜见。

21.有的美其名曰“调研”,实为“露脸”,官僚主义在心,形式主义自然就溢于言表,呼隆隆地一阵风来,咋呼呼地一溜烟去;有的在调研中明明知道背地里有“窟窿”,可还是照着“脚本”看“盆景”,走马观花,一唱一和,皆大欢喜;有的调研心态就像“大王派我来巡山”,到基层转一转的目的是“签到”“刷存在感”,留影不留痕。

22.如果在原则上开了“口子”事后就会被别人当“靶子”监督执纪就会被别人钻“空子”

23.不少干部只管“做了”,却不管“做好”,或者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只管“差不多”不管“差多少”,只为向上“好交差”,却不怕对下“难交待”,甚至不怕因此“交学费”

24.一些干部要的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立竿见影、急功近利的所谓政绩,只顾往自己脸上贴金,而不顾群众和集体利益,不愿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政绩观歪了,“炮弹”打出去也就偏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cM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