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党旗红——桦甸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2022-11-05 19:21: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扶贫路上党旗红——桦甸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纪实》,欢迎阅读!
桦甸市,党旗,脱贫,攻坚,扶贫
扶贫路上党旗红——桦甸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作者:王卓

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7年第10



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金秋的田遍地金黄,处处呈现出丰收的景象。桦郊乡平安村已经摘帽的贫困户王敬传站在自家的退耕还林地里,指着长势喜人的油用牡丹对我们说:“去年在村里的帮助下我们栽种了板蓝根,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今年新栽种的油用牡丹,明年就可以丰收

了。”王敬传的日子由苦到甜的背后,正是桦甸市实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

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稳定脱贫攻坚“主心骨”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建好一个富有旺盛战斗力的村级班子,是做好扶贫工作的组织基础,也是促进贫困村长远稳定与发展的关键因素。2016 年,依托村级组织换届的有利契机,由市委组织部联合市民政局抽调专业力量,组成排查工作组,对贫困村进行逐一深入排查摸底,掌握贫困村班子问题症结,对素质能力较低、工作不够落实、关系不够协调、群众信任度不高的班子及时进行调整。从致富带头人到优秀青年农民,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到退伍军人……越来越多能带对路子、带好发展、带正风气的“领头羊”被充实到基层党组织,如点点星火,点燃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激情。

横道河子乡地局子村在2016年以前可以说是一穷二白,村集体年收入不足万元,被列为省级贫困村。依托村级组织换届,横道河子村对村班子成员进行了“大换血”,实现了全面选优配强。村书记刘忠东带领村班子先后数次外出考察,多次论证,最终确立了“2+x”扶贫产业项目体系,“2”即乡政府帮扶、引导下的手拍粉条加工项目和光伏发电项目,“x”为单体发展项目。“手拍粉条”在横道河子乡有着近500 年的历史,因人工手拍工艺纯熟、质优可口而远负盛名,但是以往都是村民小作坊式经营,没有形成产业链条。为此,刘忠东积极协调财政扶贫资金,成立了横道河子乡手工粉条专业合作社,成立当年3 个月就生产“手工粉条”2 万公斤,帮助12户贫困户就业,村集体收入显著上升。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升扶贫开发的质量和效益

抓实村级集体经济,找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精准脱贫的结合点,是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展能力实现贫困村从“输血”向“造血”功能转变的一剂良方。去年以来,桦甸市结合贫困村区位和资源优势,整合农牧、扶贫、林业、国土等部门项目资源,将水、电、路等方面的项目资金和党建帮扶、产业发展及扶贫资金、社会资金等各类资金与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捆绑实施,按照“项目(资金)+村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对贫困村进行集中攻坚,进一步优化了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外部环境。全市87 个产业项目中有65个是村集体经济带动项目,2016 10 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 万元,户均增收900 余元,实现了贫困户收入与村集体经济同步增长。

精准选配扶贫工作队,让惠民举措与群众需求“无缝对接”

打赢扶贫攻坚战,人才队伍是关键。去年以来,桦甸市制定了市级领导和部门包村、干部包户、党员干部参与帮扶的工作方案,为10 个省级贫困村和16 个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选派年轻优秀后备干部任“第一书记”,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切实打造出了一支扶贫攻坚“先遣队”。


吉林市委组织部下派“第一书记”徐世博是桦甸市红石镇老岭村的“第一书记”。老岭村地处桦甸市东南部,是距市区最偏远的村,受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限制,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纯收入远低于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2016 年被列为省级贫困村。徐世博到任后,通过与镇、村班子成员进行深入交流,初步了解了村情、民情、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别是近期村民的生产生活等情况,对贫困户进行了逐户走访。根据老岭村地理气候等特点,徐世博确定了黑木耳产业带动的发展方向和“扶贫资金政府主导权+经营主体承包权+贫困户收益权+村集体所有权”的“四权明晰”资产收益扶持思路,协调吉林市国投公司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0 万元,并担保垫付菌袋、菌种承办费用108 万元,村集体成立合作社以土地入股,承包费为村集体与贫困人口共同受益。2017 5 月,已成功对外发包,仅此一项村集体收入就可突破10 万元,直接带动本村100 余名劳动力就业增收。截至目前,老岭村已脱贫4188 口人,预计年底前可“摘帽”。

扶持发挥能人作用,持续提升贫困村“造血”功能

实施精准扶贫,难点在人才,潜力和后劲也在人才。农村的各类“能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更具有传、帮、带的示范作用。只有挖掘出贫困村自身的内生动力,才能打造出一支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去年以来,桦甸市分类建立农村“能人”信息库,依托就业、农业等部门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对有创业愿望的给予各类政策扶持,着力将“能人”培养成农村实用人才,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成村级后备干部,为村班子储备“生力军”。

46 岁的石峰是红石镇老岭村的村民,右手残疾的他本身就是贫困户,靠打工和政府的救助维持生活。2016 年年初,掌握酿酒技术一直苦于没有用处的石峰,萌生了经营酒厂脱贫的念头,他鼓足勇气,找到村委会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和没有启动资金希望得到帮扶的想法。老岭村村班子对石峰的创业想法非常重视,立即与上级包保部门沟通争取支持。在市农业局特别是农广校校长王凯的帮扶下,多方联系到了一家专业制造烧酒设备的企业,并主动筹资帮助石峰交付了6000 元设备款。村里人也主动伸出援手帮助他购进了生产工具,前后投入资金3.5 万元。2016 4 21 日对于石峰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他的酒厂在大家的帮助下正式投产出酒。红石镇党委联合包保部门农业局对酒厂酿造的酒进行了取样化验,十二项检验指标全部合格,“零污染纯度高”,这是对石峰钻研酿酒技术的最大赞许。可是,酒产出了,销路怎么办?石峰的心又变得沉重起来。“第一书记”徐世博听说了石峰的难处,立即召集村班子商议对策。一方面多次往返70 公里到市工商局为石峰的酿酒厂注册了“石记烧酒坊”的商标,另一方面通过村级电子商务平台、手机微信、土特产品展销会等一系列推广手段,将酒推销出去。酒厂有起色后,石峰第一个想法就是要带动身边的贫困户一起致富,面对前来参观、学习技术的贫困户和乡亲们,他毫不保留地传授经验,并安排村里的两户贫困户到自己的酒厂打工。如今,“石记烧酒坊”每天至少烧一锅酒,每锅可产纯粮白酒80 斤,年产量7000 8000 斤,销售收入近3 万元。石峰光荣脱贫、带头致富的“能人”事迹得到了大家的赞许,更为推动贫困村脱贫做出了表率和贡献。

当前,桦甸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勇挑重担,冲锋在前,践行着对党、对全市人民的承诺,在实现全面振兴的征程中,交出令党、令人民满意的答卷,让高高飘扬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党旗更加鲜艳!(作者单位:中共桦甸市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王若拙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aR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