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千奇百怪的韩国罢工》,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千奇百怪的韩国罢工
作者:大 S
来源:《中学生百科·文综理综》2010年第03期
韩国最著名的是什么?是泡菜。韩国第二著名的是什么?是电视剧?是网络游戏?不,这两样的全球影响力都还“未够班”,韩国第二著名的是罢工。
韩国罢工,誉满全球。无论是罢工的次数之多,罢工斗争的激烈程度之高,还是罢工的影响面之广,都是天下罕有,世界之最。
2009年5月22日,一场举世瞩目的大罢工在韩国平泽市开战了。900名罢工的工人冲进工厂,占领了车间,控制着8吨易燃的稀料,用轮胎等燃烧物构筑了一碰即燃的工事,自制了燃烧弹、喷火器、射钉枪等武器,声称如果遭遇暴力镇压,就要“将玉碎进行到底”,用武力抵抗镇压,并点燃稀料,与车间同归于尽。另一方面,3000名反对者也带着自制武器,包围了车间。
这场罢工持续了76天,多次爆发流血冲突,11人受伤,其中3人重伤,罢工领袖的妻子在家自杀。罢工直接经济损失,按人民币计算,超过20亿元。
为什么会爆发这样暴力的罢工呢?是不是因为资本家剥削工人太厉害,工人与资本家收买的暴力集团发生了冲突?不!罢工中斗争的双方,即使马克思看到了都会当场掀桌子:组织罢工的是工会,口号是反对裁员减薪;而反对罢工的则是不愿意罢工的工人,他们表示同意裁员和减薪,要求工会别管,赶快恢复生产。在车间厮杀的,正是自称“保护工人”的工会和表示“同意减薪”的工人。
在这一刻,我们在政治课和历史课上所学到的一切都显得苍白无力。韩国的罢工斗争,虽然在韩国人看起来习以为常,但在外国人眼里看来,实在是光怪陆离。
我们知道工人罢工包围政府大楼,但韩国还发生过政府公务员罢工包围政府大楼的事——当然,罢工者包围的是空无一人的政府大楼,因为本来在这里工作的人就是罢工者。
我们知道工人罢工反对减薪,但韩国也发生过工人罢工反对加薪——工会认为,加薪会导致成本上升,成本上升会促使资方裁员,因此罢工斗争反对加薪。
我们知道新闻报道罢工现场,但韩国也发生过爆发罢工却没有媒体报道的事——不是因为封锁消息,而是因为罢工的是新闻媒体行业,记者们此时都在罢工呢!
飞行员是众所周知的高薪行业,但韩国的飞行员却经常罢工,导致飞机停飞。铁路工人的罢工会导致火车停开,码头工人罢工的结果是货物堆积,垃圾清理工罢工的结果,就是垃圾遍地、臭气熏天。每当遇到罢工,居住在韩国的人们普遍态度就是说一声:“哦,又罢工了。”然后继续心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理得地看电视剧。不过有些时候罢工也会让他们不得不从电视机前走开——电视台罢工了,或者拍电视剧的大明星罢工了。
韩国的各行各业都已经有过好几轮的罢工历史,如今只有资本家这个行业是“清白”的。如今,韩国每年平均爆发11 000次罢工,参加人员超过400万人,每年参与罢工的人数超过总人口的十二分之一。
每年的春季和秋季,是韩国罢工的“旺季”,被称为“春斗”和“秋斗”。每到此时,首尔街头人潮涌动,各路罢工队伍打着标语,喊着口号整齐地游行。如果和警察发生冲突,往往火光漫天,玻璃碴满地,各种伤亡时有发生。
韩国罢工不仅数量多,涉及面广,而且极为残酷。这种残酷不是体现在镇压上,而是体现在罢工游行上。许多罢工队伍以“誓死”、“烈士”、“玉碎”为口号,断指、自残和自杀经常发生。 韩国为什么会成为罢工大国呢?当然,这里有韩国人性格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历史原因。 在历史上,韩国工人待遇长期极低,被称为“全世界最能忍耐的工人”。在军事独裁末期,韩国以大规模的罢工为主要手段,掀起了要求民主、反对独裁的斗争。在持续不断的罢工浪潮之下,韩国工人度过了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的最艰苦的时期,迎来了最终的胜利,彻底改变了韩国的社会面貌。在胜利的鼓舞下,韩国工会将罢工斗争看作民主的象征,给罢工带上了神圣的光环。 罢工的神圣性通过法律被固定下来:韩国法律规定,在罢工期间,资本家仍要支付工资。这在全世界绝无仅有。而且,如果罢工的目的与工资、工作、人事等无关,而是针对政治目标,在其他国家是要立即镇压的,但在韩国却很少发生镇压。
在1998年那场金融危机之后,原本采取“终身雇佣制”的韩国,被迫将法律修改为允许企业自由解雇员工,这一改革使韩国罢工火上浇油,罢工更加频繁,斗争也更加激烈。
可以说,韩国的罢工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但今天的韩国罢工已经越来越离奇,各种政治目的和个人欲望已经掺杂在其中,工会领导人因为贿赂而左右罢工的丑闻时有发生。有矛盾要斗争,没有矛盾制造矛盾也要斗争。在不断的罢工中,外国投资者被一个个吓跑,曾经的大型企业在罢工中倒闭,经济环境不断退化。韩国工人越斗争待遇越低,待遇越低就越要斗争,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韩国的罢工将走向何方呢?这,可能是一个关系到东亚地区政治经济格局的决定性问题,其影响迟早会波及居住在中国的我们。 编辑/杨明珠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KT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