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用无私的爱去教育每一个孩子》,欢迎阅读!

用无私的爱去教育每一个孩子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人间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种爱是一种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无比神圣的,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灵熏陶,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我们面对的是3-6岁的孩子,他们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我们的爱护似春阳般地去熏陶。这对正处于个性和道德品质形成的萌芽时期的幼儿来说,是进行良好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径。
由此看来,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应该让幼儿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时时感受爱、认识爱、学会爱。因此,我认为,对于幼儿的品德教育,爱是永恒的主题。 一、爱是一种信任。
要用语言来交流,用汗水来培育,用爱来传递,让孩子感受爱、接受爱。正是因为爱,仿佛给孩子绘画出了斑斓的世界,并且让孩子感受老师的爱心以及博大的胸怀,那张开的双臂给孩子的是爱他们,去了解他们,去跟他们真心地做手拉手的好朋友,是温暖,是鼓励,是信心。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怀着炽热的心去使他们对自己不再产生距离,感受师生之间的友好、真诚、依赖,这样的教育才会为成功迈出第一步。
记得有一次在户外活动中陪他们踢球的时候,我猛地摔倒在地上,腿一下流血了。孩子们赶紧跑过来扶我,当时我的泪顺着就流了出来,觉得自己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我的孩子们这么懂事!孩子赶紧把医务处的老师叫过来给我清理了伤口,生怕我会摔倒赶紧围着我。孩子们说:老师我们进教室去阅读课外书吧!我们会很乖的。知道平时调皮的他们竟然会这么懂事,我欣慰地想:这不就是我收获的爱吗?真的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好孩子,爱是一种交流、一种传递,把你的真挚的爱传递给孩子的时候,才会得到孩子给你的爱,从而乐于接受你所给予的一切。 二、爱是一种行动体验。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作为一名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撒种爱心,用爱的行动让他们重新点燃希望之火。当孩子拖着鼻涕走到我面前时,我会亲手用纸巾将他擦拭干净;当孩子离开父母哇哇大哭时,我会像妈妈一样抱起他,给他温暖给他安慰……我用我的行动表达着我的爱意,一个不经意的抚摸,一个鼓励的眼神,会使孩子感到老师在意他、喜欢他、信任他、关心他。
小班幼儿刚刚入园,哭闹是常有的事情,看着他们哭着找妈妈的时候,我的心也被触动了。每每这时,我便走过去把他们抱起来,摸摸他们的头,亲亲他们的小脸,让他们感受到妈妈一样的温暖……午睡对于有的幼儿来说是一件“恐怖”的事情,我们班的潘忆便是如此。 中午午睡时,孩子们都躺下了,只有潘忆眼里含着泪默默地坐在床边。我走过去问道:“宝贝,你怎么了,不舒服吗?”她没有说话,眼泪反而流得更多了。我摸摸她的头,没事啊。于是我耐心地对她说道:“宝贝,是不是想妈妈了?在幼儿园,老师就是妈妈。让我当你的妈妈,看着你睡觉,好吗?”潘忆抬头看看我,用小小的声音说道:“我想妈妈,睡觉的时候我都搂着妈妈的胳膊,我要妈妈……”为潘忆擦干眼泪,哄她躺下后,我在她耳边说:“老师就是忆忆的妈妈,你搂着我的胳膊睡好吗?”看着潘忆搂着我的胳膊甜甜地睡去时,我感到了做老师的幸福……以后的日子,每到午睡时,潘忆总是搂着我的胳膊缓缓睡去。
一天,潘忆高兴地跑到我跟前大声说:“老师像妈妈,老师就是妈妈。”这时全班小朋友也都兴奋了,妈妈、妈妈地叫个不停。听到孩子们甜甜的叫声,我的眼角泛出了泪花,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
在幼儿学习过程中我也不忘时时把爱融进学习里。我把烦琐的管变为对孩子的理解和信任,把过分的控制变为更多的交流和对话,把过于集中的教育教学全分散给孩子们,让他们用感官去感知这个世界的一切。
记得在一次“动物过冬”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它们会冷吗?小动物吃什么呀?带着疑问我们分头去收集资料、丰富知识,去感知这个神秘的世界,也使孩子们多了一份对动物的爱。 三、爱更是一种理解和尊重。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需要多一份理解和尊重的爱,这种爱要能够把每一个孩子爱到心坎里,爱得是那么温暖、那么无私;孩子犯错时,能多给孩子一个机会;当孩子取得成绩时,会给孩子送上一片掌声;孩子有疑难时,又是孩子最好的帮手;游戏时,是最好的伙伴、最真诚的朋友;当孩子大胆表现自己时,老师是最好的欣赏者。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赞美、一个友善的态度,一颗充满的爱心……教师要用这份真诚的爱深深地去感染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正如我国近代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这应该是我们所有教师的共识。愿所有的教师心中都充满真爱,把不同的爱献给不同的孩子,让我们把真爱的种子种进孩子的心里,相信它能生根、发芽,并结出喜人的硕果。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I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