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开发及其利用策略

2022-09-06 11:34:5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课程资源开发及其利用策略》,欢迎阅读!
策略,及其,利用,课程,开发
当代教育论坛

2006年第 3期下半月刊

资源往往是教师不能期待或预料的 ;被动资源是由教师刻意进行设计营造特定环境或提供特殊土壤的情况下激发出来的资源。学生资源无论是自发还是被动的 ,生成显现后的开发和利用的环节基本相同,而且在一次资源捕捉利用后还可以再设计环节 ,促使学生资源二次生成 ,进入下一个学生资源的生成捕捉和利用阶段。在学生课堂教学资源的捕捉和利用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 “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的原则 ,为学生展示搭建平台 ,为师生对话创设情景 ,为思维 “火花”鼓掌喝彩 ,这样在课堂中对学生各类资源的利用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3.有机整合外部资源

在学生和教师两个教育资源的主体以外 ,所有外部教育资源作用的发挥也都离不开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的协调作用,教师要树立科学课程资源观 ,不断改变和提高对于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运用的意识与能力。第一 ,处理教材 ,让教材不再是固定不变的课程资源。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但用信息社会的观点审视课程内容 ,教材已不是唯一的课程源。所以 ,教师应该能动而有创造地处理教材 ,为教材 添砖加瓦” ,拓展教材的课程源功能。第二 ,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走出特色之路。校本课程资源是指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 ,在新课程背景下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是民主开放的决策过程 ,教师处 于“平等中的首席” ,拥有前所未有的自主权。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课程源意识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和学校自身的办学指导思想 ,构建适合学校实际和符合课程发展要求的课程资源。第三 ,利用家庭和社会课程资源 ,带领学生走向生活。对适合课程的家庭社会教育资源的运用 ,不仅能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而且有利于教师把课程源的开发辐射到更广阔的空间。在外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要注重精当 ,从而使其既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 ,教学活动的展开服务 ,又不超过学生的理解能力 ,不加重师生的工作和课业负担 ,力避课程资源开发可能引起的负面效应。 本身有一个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另外 ,课程资源是一个与社会资源系统、人的主观价值系统和开发条件等动态适应的子系统 ,因而不同主体在不同情景下面对和可能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是不同的。由于动态课程源大多有 “稍纵即逝”的可能 ,所以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技能不断提升的过程 ,只有教师对课程意义和课程可能性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 ,对具体的时空条件和情景进行开发和利用 ,才能开发利用更丰富的课程资源。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策略 :预设和生成

教学过程是动态的过程 ,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 ,教学的运行需要预设一定的程序 ,而人是不可限定的 ,教育不能限定人 ,只能引导人全面、自由、积极地发展 ,因而教学又具有生成性。所以 ,教学程中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应该做到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 1.不断完善自身资源

教学过程是教学双方借助于外部媒介所进行的双边活动。其中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教育 ,教学活动起主导作用。所以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 ,首先要求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根据教育对象和教学内容组合课程资源 发挥自身的导向组织作用。除此以外 ,教师自身丰富的思维方式、心理素质、价值观念、教育思想、知识修养、


教育教学技术等 ,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而且从教学时间和效益上看 ,教师的知识和经验一种更经济实用的教学资源。所以教师还应该随时注意吸收人类最新、最优秀的精神和物质文化成果 ,使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得到更新和优化 ,这样才可能使自己发掘的教学资源最鲜 ,并在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的过程中 ,以其强烈的现实性、感染力和说服力 ,达到教学果的最优化。

2.捕捉利用学生资源在新课程的理念下 ,学生不应仅被我们作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 ,而更应课程实施的过程中 ,作为一种课程资源来审视和发掘。学生真实生活体验的鲜活性 ,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性 ,探索经历的过程、结果及感受的多元性 ,都是弥足珍贵的课程资源。因此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 ,研究一般学生和特定学生的情况 ,教学中不仅要有效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生活体验、学习兴趣 ,而且要兼顾他们的差异 ,从而因材施 ,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学生的课程资源。另外还要特别注意捕捉、开发和利用学生在教学动中显现出的课程资源。教学活动中学生资源的捕捉、开发和利用通常需要经历的环节如图 1所示。其中 ,学生资源的产生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情况 ,主动资源是由学生自觉或自发产生出来的资源。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DR.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