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学之“规律”总结》,欢迎阅读!
![教育学,规律,总结](/static/wddqxz/img/rand/big_106.jpg)
教育学之“规律”总结
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3)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以直接经验为辅,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 2.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结合的规律
学生的学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导,教的教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 3.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结合的规律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是相互依存,彼此促进的。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4.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结合的规律
指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成才的过程。“教书永远具有教育性。” 二.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第 1 页 共 3 页
知、情、意、行四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与发展。其中,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基础;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动力或催化剂;道德意志对道德行为起着维持作用;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好坏的客观标准,它在品德结构中处于关键的地位。
对道德的开展提出的要求 (1)要注重品德发展的全面性 (2)要注重多开端性
德育的一般程序可以概括为提高认识、培养感情、锻炼意志、训练行为。但是由于各要素的相对独立性和学生品德的实际,教师既可从传授知识开始,也可以以培养情感作为开端,或者从锻炼意志开始,或从训练行为开始,不应当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程式。 (3)要注重品德发展的针对性
由于知、情、意、行各有不同的特点,对他们的发展应该采用不同的德育方法来进行。如道德认识的获得主要采取说服法来实现,道德情感的激发则主要采取陶冶教育法来进行,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培养则主要通过实践锻炼法来实施。
2.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的过程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也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途径。
3.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学生的思想内部矛盾是促进品德发展的直接动力。
第 2 页 共 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9i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