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2022-08-17 06:27:4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欢迎阅读!
审美,情趣,幼儿,美术,培养
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摘要】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幼儿美育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培养幼儿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教师,要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带领他们密切贴近自然,让他们充分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陶冶情操,丰富幼儿的内在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幼儿教育 美术活动 审美情趣

幼儿工作规程》中“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的教育标,指的是全面的审美教育,其内容包括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艺术作品的审美。审美教育,首先应是形成幼儿良好的审美态度和艺术兴趣。

丰子恺先生写过一篇《儿童画》的短文,他说:“这是儿童绘画本能的发现,笔笔皆从小小的美术心中流出,幅幅皆是小小的感兴所寄托,使你不忍动手毁损却要考虑培植这美术心与涵养这感兴的方法了。”丰子恺先生不但热情洋溢地称赞了儿童绘画,还恳切提出了要培植美术之心,涵养感兴方法。幼儿不仅要感受美,认识美,而且还要在感情上体验美,如果没有美的感受过程,就不会有表现美的需要和动机。也不可能有丰富的表现内容,这个过程是体现在教育的全过程中,特别是美术活动。由于它具有形象性感性的特点在进行审美教育中有其独特的优越条件。

一、对自然美的感受

大自然是神奇的,它有孩子们探索不尽的奥秘;大自然又是诱人的,它蕴含着永恒的美,那潺潺的流水,鲜艳的花朵,婉转的鸟鸣,茂密的森林,无不给孩子带来乐趣和退想,激励着他们借助笔尖进行描绘。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的让孩子到大自然中亲自体验自然形态中各种美的景物,这种美的教育价值,从某种教育意义上讲,远远超过那种依样画葫芦的枯燥乏味的作业。加里宁曾指出:“儿童的感受性是很强的,要多给儿童介绍


周围世界,特别是土地、森林、山脉、河流、海洋等这些大自然的形形色色,从而为孩子形成‘人类性格的最好的特质’奠定基础。”因为一旦孩子们由衷地热爱自然之美,在教师的引导教育下,便会升华到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美的境界,这种美好的情感是极为可贵的。

我经常带孩子们到公园,到郊外、到河边、到树林里去,让他们感受清晨的朝霞,月夜的星空,朦胧的雨天和火辣辣的夏天,看遍地的油菜花,听成群的鸟叫,然后让他们画出他们的感受。我班有个小朋友,在郊外,看到许多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翻飞,他拿出画夹边画边说:“蝴蝶呀,蝴蝶呀,多好看的蝴蝶呀!”在他的心中发出一种快乐的情趣,这反映了幼儿对美的追求与情感的坦露,正是由于有了美的感受,才把他表现美的琴弦拔动起来。

二、对生活美的感受

生活美比自然美要复杂得多,变化也大得多,但它贴进幼儿生活,和自然美一样是具体实在的。孩子的绘画主题大多来自对生活的感受,如:“我的好妈妈”“我的幼儿园”“劳动真快乐”等。我班小朋友曾画过这样一幅画,画面极为简单,在画的中间下方放着一把椅子,两边各站着一个小朋友,他俩做着谦让的手势,请对方先坐,起名为《请》,事情虽然平凡,但它揭示出幼儿纯洁美好的情感,这幅曾获奖。还有一个小朋友,看到不满周岁的婴儿被妈妈爱抚的情景后,画了这样一幅画,一位妈妈托举着孩子,孩子的手搂着妈妈的脖子,妈妈和孩子脸紧靠在一起,露出幸福的笑容,而孩子的身体象飞了起来一样,几乎是平着的,旁边还有一只小摇篮,取名《我爱妈妈,妈妈爱我》。这幅画是孩子对妈妈的爱的真情流露。在教小朋友画“走路”时,先让孩子回忆各种不同人物走路的姿态和特点,并让孩子们站起来表演,然后再作画。由于孩子有了感知经验在构图时特别有趣,想象力也很丰富,有的画两个小朋友手拉手上幼儿园,有的画自己牵着盲人的盲杖过马路,有的画老爷爷拄着拐杖走路,有的画解放军叔叔挺着胸膛走路,这就是生活美在幼儿绘画中的表现。

三、对艺术美的感受


艺术美来源于社会美和自然美,但它又不是社会和自然的简单描幕或再现,艺术美是通过艺术家们创造的艺术形象美反映出来的。因此它比实际生活中的美更集中、更强烈、更理想,它塑造的形象也更能以情动人,使欣赏者获得更强烈的美感。

让孩子欣赏那些贴近孩子生活,又比较客易理解的优秀画家的作品对提高幼儿的审美表现是十分重要的,如,让孩子欣赏徐悲鸿的《奔马》,一匹骏马迎着狂风,迈开强劲有力的腿,奔驰向前,它的马蹄已经离开了地面,腾空而起,向上飞跃着,这是一匹多么神奇骏美的马啊!还有齐白石的水墨画,横行的蟹、弹跳的蛙、毛茸茸的小鸡、蹒跚的水牛等,内容浅显易懂,生动活泼,韵味隽永,引人入胜,孩子们非常喜爱。

欣赏本身就是审美的过程,它含有认识,评价与赏心的功能,认识与评价属于理智范畴,赏心属于情感范畴,在欣赏韩美林的《熊猫图》,它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十分简练的把熊猫画的毛茸茸的、胖乎乎的集一个个可爱的孩子,能席地而坐,有的正在张望,有的仰倒着身体,很有趣。我在引导幼儿欣赏时,先用毛笔蘸淡墨,画熊猫的头和身体,再用浓墨画眼睛和四肢,通过具体演示,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愿望,最后要求幼儿画自己喜爱的动物,孩子们有了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自然就会兴致勃勃的进行美的创作了。

幼儿的审美教育,教师自始至终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要把审美教育从无意识状态上升为有意识的层次上来,使审美教育,渗透在各项活动之中,形成和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积极鼓励幼儿大胆地投向创造美的活动,做到有意的、有机的、有情的、有效的渗透,长期坚持,潜移默化,孩子们在这样的氛围当中生活得更愉快,也更有教育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7M.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