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改进对策

2023-01-23 21:38: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改进对策》,欢迎阅读!
教育现状,对策,改进,我国,创业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改进对策

[摘要] 以创业带就业是十七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目前我国高校大力开展创业教育进行了有益探索,但总体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应该从更新高等教育观念、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努力形成创业教育长效机制、整合创业教育内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等方面着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创业教育

[关键词] 大学教育;创业教育;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以创业带就业。这个战略举措不仅仅是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所采取的权宜之计,更重要的是给高等教育提出了进一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更加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人才重要课题,最终实现高教育社会培养输送的不再是普通的就业岗位的需求者,更重要的是就业岗位的提供者这一目标。本文全面梳理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找准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是促进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有效深入开展的必然选择。

一、创业教育溯源及国内外现状

学界公认创业教育是继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之后的第三本教育护照当代高等教育除了开展有效的学历教育以提高人们的学历层次,开展实用的职业教育提升人们的职业技能之外,还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基于创新教育基础上的创业教育,唤醒和培育人们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

(一)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态势 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当时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是硅谷地区成功的创新和创业刺激了大学创业教育的需求。1967年,斯坦福大学和纽约大学开创了现代的MBA创业教育课程体系。1968年,百森商学院第一个在本科教育中开设创业方向。在之后的30多年中,创业学几乎成为美国商学院和工程学院中发展最快的学科领域。19981月实施金融扫盲2001计划向中学生普及金融投资、理财、营稍、商务等超前教育,积极培养未来的经理人。到1999年大约有1100所学院和大学开设了这一领域的课程,其中许多学院和大学还开设了创业学或创业研究专业[1]1983年德国澳斯丁大学举办了首届大学生商业计划大赛,接着MIT、斯坦福等十多所大学每年都举办,其中以MIT影响最大。1989年在北京举行的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研讨会——21世纪国际劳动世界大会首次提出一个全新概念,最初译为事业心和开拓教育,后译为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2],创业教育一经提出,立即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劳工组织的积极支持和倡导。日本从1998年提出从小学开始实施就业和创业教育;印度则在1996年提出自我就业教育概念,鼓励大学生毕业后自谋出路。2000年以后美、日、欧洲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高校普遍开设了创课程,并且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教学研究体系。

(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情况

在国内,创业教育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传入中国以来,理论实践和政策方面得到快速的发展,成果比较显著。与创业教育有关的活动已经在中国形成热点。大学生创业教育在被有关部门提到重要地位,并从战略高度给予重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目前主要有六种类型:一是学校领导重视、有创业教育的理念、有专门的队伍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二是以开展大学生创业活动为龙头,建设大




学生创业园区,多视角地开发大学生创业教育;三是政府推动多形式创业教育四是围绕挑战杯和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开展创业教育这是目前大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最普遍的方式;五是将创业教育融入就业指导课;六是将国际社会其他创业教育引入高等学校。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对大学生而言基本上是接受型教育创业教育则要求大学生对知识、技能加以运用和创新。创业教育是让大学生在学术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具备将知识、技能转化为创业素质,把知识技能转化为本形态和物质财富的能力,是主动型教育。因此,对高校来说,如何有效开展创业教育是很大的挑战。

(三)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显现的问题

在我国虽然创业教育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理论成果,但是还是暴露出不少问题。具体来说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思想上存在误区。有些学校认为学生能否创业是个人的事,学校不宜干预;有些学校认为创业难度大风险高,对于大学生不宜提倡;还有些高校则认为目前就业压力大,抓好就业已经不容易了,更没精力管学生创业;再有就是部分高校认为我国的教育投入不够,而创业教育需要一定的条件和环境,学校不具备此能力。

2)创业氛围不浓。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一方面家长方面支持不够,另一方面社会舆论也没能营造良好的舆论导向;而作为校园内的环境,则体现在学校日常的教育缺乏对大学生创业思想的熏陶,校园创文化没能形成。

3)创业教育流于形式。受到国情影响,我国对教育的投入不足,高校里虽然开展创业教育但都没能形成系统科学的体系,任课教师由于缺乏创业经历,生产营销等实践了解不够,只能理论上给予阐述,教育效果不佳。

4)创业实践开展困难。学生缺乏相应的创业平台。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需要正确处理好学业与实践的关系,合理安排时间。学校也要提供各种创业实践机会,并在启动资金、场地、技术、设备、信息等方面给予相应的帮助。但目前国内大部分高等院校在这些方面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

5)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严重滞后。要承担创业教育,必须具备较为深厚的创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还同时具备较为丰富的创业实战经验目前高校教师多为从校门到校门的实践经验较为缺乏、书本知识较为丰富的硕博士生,难以有效深入开展创业教育目前师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职队伍规模不足,业指导与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矛盾,创业教育师资结构松散,缺乏团队的力量,业指导能力欠缺。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5e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