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配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2022-08-20 03:57: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长如何配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欢迎阅读!
幼小,衔接,配合,家长,做好
家长如何配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背上小书包,迈入小学的大门,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无疑是走进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境地。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所以说,这既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是孩子走向成功的起始阶段。但根据国家教委进行的“幼小衔接”研究表明,由于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超过60%的孩子入学后存在学习适应性严重不足的问题。不适应正规的学校教育,不适应相对紧张的学习环境;不适应跟老师、同学的相互配合、相互合作;不适应学校在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等方面的要求等等。那么,作为家长,如何让孩子在这个起点上走得更好呢?下面就谈谈幼小教育衔接的问题,希望能够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

一.认识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小学学习环境和活动条件与幼儿园有许多不同,因此,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也要经历一系列重大变化,其中最本质的变化是:幼儿园的孩子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处于受成人保护、养育的情况下,他们对社会还不负有任何责任。小学则以学习为主要活动,学习为儿童对社会承担的义务。新的教育条件和生活条件对孩子们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对新入学的儿童是有一定难度的。家长必须了解这种变化,及早伸出温暖有力的手,扶助孩子度过这个转折期。

1学习时间不一。幼儿园每天有 1 小时左右的集体教学时间,其它全是游戏、劳动、生活时间,小学每天有 4个多 小时的集体教学时间,较幼儿园多出 4倍。幼儿园的孩子,白天可以在园内午睡两个小时左右,小学的孩子,中午一般没有午睡。小学的生活节奏明显快于幼儿园。这些都要求儿童具备承受重任务和快节奏的良好的身心素质。

2.生活制度不一。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在做做、玩玩中积累经验所学的只是生活中浅显的知识和技能,小学有严格的大纲,教师要按教育教学计划严格实施,教学方法虽然也力求直观性、趣味性,但较少采用游戏等形式,而以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等为主。在游戏中,心理活动的无意性和具体形象占较大比重;而进入小学学习对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抽象括性要求较高。

3.人际关系不一。幼儿园一个班教师是二教一保配备,每时每刻都有一位


教师、一位保育员伴随左右,随时解决孩子的困难。而小学是一个班 5 6课任教师,一节课一轮换,孩子遇到一些困难需要自己解决,所以常常担忧一些以前不必担忧的小事,如大便了怎么办?口渴了怎么办?小学同学之间的交往也增多了,除了课内、课外,还在校外、家里互相来往,除了本班,还有同年级他班级的同学来往。

4.要求不一。幼儿园的孩子,家长只要孩子吃饭、玩好,长得白白胖胖就满足了。到了小学,父母常会提出,作业要写好,考试 100 分等要求,孩子就会觉得爸爸妈妈以前很关心我,现在这样要求,是不是不喜欢我了。因此,情绪受到影响。 另外,幼儿园的孩子在学习上无负担。而小学生每天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不得拖延,孩子也会不适应。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5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