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略谈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区别》,欢迎阅读!
浅谈偏远农村孩子与城区孩子的施教的策略
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大地上养育着13亿中华儿女。其中8亿在农村,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党和国家都非常重视农村的建设,重视农民生活的疾苦,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农村起了翻天覆去的变化、空前的发展,人民生活比过去要富足得多,特别是物质生活得到应有的保证。精神文化生活也有了相应的进步。然而,农村和城市发展起步不同,导致了偏远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下面是本人通过研究和实践而得到的几点粗浅的看法,定出来以供大家参考。
一是学龄前受教育的区别。从我省的实施“两基”工作以来,偏远农村基本解决了女孩受教育的问题,但是局限于7周岁(有条件的6周岁)以上的少年儿童,他们有权利享受义务教育。而学龄前儿童就不一样了。学龄前儿童由于受到学校布局和生源的影响,诸多的儿童没有进入学前班就直接进入一年级,而有点条件的地方的学生能进入学前班,在同读一年级时给授课教师带来巨大的困难,教学效果比较低。然而,在城区,人口密集,学校布局相对完善,拥有幼儿园。儿童在未进入义务教育前就基本上学会了认数及简单计算,适应了学校生活,学会了与同学相处。相比之下,偏远农村的孩子在学前教育是大打折扣,入学后,学习基本是从“0”开始,起步就慢了。
二是学生家庭教育的差异。在当今的偏远农村,学生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是跟着爷爷奶奶或跟随姥姥一起生活,这些老人们一天忙乎着自己的活儿,大多只要求孩子听话,对于孩子的学习无从下手,父母长年在外,心有余而力不足,把孩子的学习全部拜托在老师的身上了。可在城区,学生们大多数是工作人员,他们的是知识分子,有文化,能高瞻远瞩,白天忙于工作,晚上抽时间陪陪孩子读书,把孩子们落下的功课补上来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三是家长认识的差异导致孩子的表现差异。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经济与人才的激烈竞争,人才机制的变更,人们观念的转变,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高层人才不断涌现,高新人才的尖端化,导致了学生家长对人才需求的认识模糊,从而影响了学生对待前途的看法茫茫然。在偏远农村,许多家长一般要求自己的子女读完九年义务教育就行了,有一点远见的家长则让自己的子女读个职校,能勉强适应打工就行了。当前“读书无用论”在偏远农村还比较流行起来,很多家长认为读书考个好学校也没工作、浪费钱,因此孩子们来学校读书很多一部分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在城区的家长,整天忙碌,为生活而四处奔波,孩子们从心里去领会生活的艰辛,了解社会的需求,从而树立自己
的理想,不很受家长的支配,有的有远大理想,努力学习,有的学习生意经,为生活创造条件,有的在父母的帮助下“习文习武”,准备为将来树一面旗帜。
四是布置作业上的差异。目前,在我国教育界呼吁为学习中的孩子们“减负”。在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要“精简浓缩、具有代表性、能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然而,这个减负要针对学生的家庭、学生的个性、学习的年级、学习的地域来定,减负过多,会减去学生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在城区,学生在家里的作业负担过重,父母的要求相对较高,大多数学生在家里的作业已经超出课程标准的要求,有的甚至于超重,因此,在城区的学生布置的作业只需作适当即可,以达到减轻他们的的负担。在偏远农村,学生们基本上就是在学校学习,在家里很少甚至没有学习,自己的知识领域全靠学校的老师教导,为了让学生基本上能够达到国家的“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给学生布置作业时要略高于城区,若按城区孩子的要求办,唯恐基本知识都学不到。
五是语言上的差异。城区的孩子平时的语言是汉语,而偏远乡村孩子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语言,而在教学上都是使用“普通话”教学,城区能较快适应学校的语言环境,而偏远农村孩子则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慢慢地适应。
偏远农村孩子与城区孩子有如此之差异,所以我们在偏远农村小学的教师和领导,就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选择,既能让学生拥有快乐的校园生活,又能达到国家“新课程”的标准。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策略:针对差异一,我们应该选用有耐心、细心、寓教于乐的良师来担任低年级的班主任和学科教学,使学生能在“0”起步上学得牢固、学得扎实,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持的基础;针对差异二,我们当老师的应该正视这种社会现实,学习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书籍(资料),及时补救学生,给予学生无私的爱,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生理上的困难,从小懂得爱家长、尊重家长、理解家长的好思想;针对差异三,我们要帮助这类学生家长及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为建设家庭、家园、家乡做自己最大限度的力量,只有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更好、更多地创造价值;针对差异四,我们根据偏远农村孩子的实际情况,总的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不能丢,想方设法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针对差异五,我们的教师要发展学生的语言,低年级要合适用双语上课,利用“口语交际”和“日常交流”练习学生的表达,最重要的是加强阅读教学与指导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能尽快地发展语言,以推进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0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