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权力的本质》,欢迎阅读!
(南)论权力的本质 社会学认为,权力是指产生某种特定事件的能力或潜力;许多心理学家视权力为人们行动和互相作用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的动机;还有人认为,权力就是一种与理解的预测行为特别有联系的动机。那么究竟权力的本质是什么?
一、权力的定义
1、从解文说字来看。字典、词典中对“权”字的解释均有一义项,“权是称锤”,即称砣。正所谓“四两压千斤”就是对权力的形象说法。权是称砣,称砣是老百姓,由此可以说,权就是老百姓。
2、从公共权力的最初产生来看。人类社会早在原始社会,管理社会就以共同的方式即原始民主进行,氏族议事会是氏族内部的一切成年男女享有平等表决权的集会,是氏族的最高权力机关。一切重大事务由议事会讨论决定。氏族酋长由议事会选举产生并可随时撤换。
3、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来看。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主宰者,少数领袖人物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组织人民群众实现其根本利益,才能发挥他们在历史中的应有作用。反之,任何“伟人”都将一事无成,甚至被历史所抛弃。
4、从宪法的规定来看。我国宪法总纲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制定的宪法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所以对权力的本质作了如此准确、高度的概括。
二、权力的特征
1、权力是一种能动的支配的力量。就某一具体权力而言,行使者可以依据其所分掌的权力,就权力所及范围内的事情发号施令,行使管理权。该权力所及的对象对于这种管理必须尊从,而且这种权力的能动的支配力量,是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的,对于那些不服从支配的人,具有强制其遵循的效力。如,国家税务机关及其公职人员,负有代理国家行使征收税金的权力,纳税人必须照章纳税,如若漏税、逃税,国家税务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有依法处罚的权力。
2、权力是一种公职行为。这也就是说,行使国家某项行政管理权的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只是接受国家权力机关的授权或委托,代表国家行使某一具体的行政管理权。因此,掌权人手中的某一项具体权力,并非权力行使者本人所固有的私权。权力是一种与公职息息相关的能力或者潜力,如若无公职,则无权力。此外,权力的这一特征,又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类型:一是职业性权力,即由职业而产生的一般公职权力;二是职位性权力,即由一定职位而生的公职权力,如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公务员,依其职务等级的不同而享有并行使的某一具体范围的、某一具体方面的权力。
3、权力具有双重性,即权力既有其组织性、建设性和创造性的一面,又有其破坏性、侵犯性和腐蚀性的一面。权力的双重性是由权力行使者具有双重身份所决定的。一方面,权力主体是个人,因具体职责而产生的权力是由从事该职业或就任该职位的人所拥有;另一方面,个人作为权力主体其权力具有代表性,真正的权力主体是国家及其所属机关或具体群体,个人的这一权力并不真正属于个人,他们履行的具体职责是国家或群体权力的一部分,他对该项权力只有相对的行使权或履行权,而无处置权和占有权,一旦将他与该职位或职务相分离时(如退休、免职、撤职等),他便不再拥有这类权力。正是由于权力的这种非个体性和具体行使权力主体的个体性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必然决定了权力行使主体在具体行使权力时,往往处于某种“私心杂念”,而“离经叛道”,干一些权力“私有化”的事情,从而出现权力对其“母体”它所代表的国家利益的损害和否定,即由权力异化所出现的“双重性”。
三、权力的本质 在一般的集体中,人们所投入的价值资源并不是由所有人来共同进行支配,所产出的价值利益也不是由所有人来共同进行分配,而是由一个人(即领导者)或若干人(即领导集体)
按照相应的法律、制度、规章或伦理道德,根本集体的基本意志或利益要求,对投入的价值资源或产出的价值利益进行支配。
为了充分利用集体的各种价值资源,使集体的公共价值资源能够充分代表集体的意志或集体的利益价值观,从而产生最大的价值增长率,就必须推选一些领导能力强、道德品德好、利益相关性强(股份数多)的人来支配这些公共价值资源,并赋予相应份额价值资源支配份额的资格,这种资格就是权力。由此给出权力的本质。权力的本质:就是集体赋予领导主体(领导者个人或领导团体)支配公共价值资源份额的一种资格。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xf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