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孙权劝学2》,欢迎阅读!

七 年级导学案
授课时间:2014年4月 15日
审核人签字
姓名
班级
审核日期
课题 执笔者
课型
新授课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定稿】
参与者
学习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把握故事内容。
2、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出现的成语,积累文言词汇。 3、领会故事中所蕴涵的人文思想。 学习重点
学会理解文言词语,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预习反馈 1、《孙权劝学》选自 ,这部书是 主持编纂的 体 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本书的编者是 (朝代) 、 家。
2、阅读文言文要注意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 )②涉( )③邪( )④孰( )⑤遂( )⑥岂( )⑦更( ) 3、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①权谓吕蒙曰: ②卿: ③当涂: ④辞: ⑤治经: ⑥ 邪:
⑦ 涉猎: ⑧见往事: ⑨及鲁肃过寻阳:
⑩过寻阳: ⑾即更刮目相待:
⑿见事: ⒀蒙乃始就学: ⒁肃遂拜蒙母: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卿言多务,孰若孤? 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④即更刮目相待。 ⑤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自主合作
1、翻译下列各句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本文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3、说说文中描写的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1)孙权: (2)吕蒙: (3)鲁肃: 达标检测
阅读《孙权劝学》和《师旷劝学》两篇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公曰:“善哉!”
[注释] ①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 今(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 )
(3)但当涉猎 但( ) (4)恐已暮矣 暮( ) (5) 盲臣安( )敢戏君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晋平公担心学欠好的原由是_______________,吕蒙不肯学的原由是____________.(不超出五个字) 4.比较赏析:
(1)《孙权劝学》主要采用___________描写,表现出孙权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鲁肃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作者采用的这种写法叫做_______________。 (2)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这里的“暮”是指____________,他这样认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____________的意思,他这样理解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平公曰:“善哉!”句中“善”字有哪些含义 6.读了这两则故事,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部书是 司马光 主持编纂的编 年 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本书的编者是司马光(朝代)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xF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