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2022-11-01 06:16:4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欢迎阅读!
素养,核心,数学,小学,计算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摘要】核心素养是针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弊端,以创新的课堂方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培养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忱,提高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模式进行了讨论,强调了在核心素养的前提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不断建构,结合了学生的实际,找到适合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从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计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2-013-01

在当今的小学数学学习中,基于核心素养这一基本理念,对计算教学这一方式进行了探究。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老师要在理解数学这门学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想要让学生对数学的敏感度提高,进一步增强小学生的计数意识就很重要。数学作为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培养良好的数学意识对于小学生今后的学习而言非常必要。 一、创新数学计算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的数学计算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数学科目的教学质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由于一些数学计算的知识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比较新颖,具有一定的难度,小学生在学习时容易感到吃力。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究和创新关于数学计算的教学方法,优化计算题的教学讲解方式,以更加简单和直观的方法讲解计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能够克服对数学计算的恐惧心理,主动进行计算学习和练习。例如,教师在进行《两、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这一课的知识时,可以通过列举贴近小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进行计算教学,借助合适的教学工具带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尽量把数学计算教学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促进小学生对计算方法和计算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数学计算的教学效率。

二、以生为本,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信心

数学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门既熟悉又陌生的学科,熟悉在于生活中处处可以接触到,陌生在于它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导致小学生总是在数学计算学习时遇到很多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和主体地位,使小学生可以不断地进行数学计算知识的学习小学数学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提前了解,针对每一位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小学生养成在课堂上充分学习、敢于发言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和主体地位。

三、制定科学教学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数学计算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和认知发展规律,制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要发挥引导的作用,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数学计算的学习。例如,教师在进行《表内乘法》这一课的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对乘法和乘法口诀的了解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乘法以及乘法计算的规律,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完成数学计算的教学目标。

四、改进和创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是培养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因此小数学教师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不断对小学生进行深度教学,提高小学生的知识量、逻辑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使小学生的计算更加准确、高效。

例如,教师在讲解《三位数的加法》一课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按照教材对小学生进行注入式的教学,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教师可以改进并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提高小学生对于三位数加法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建立教学情景,为小学生播放水果超市卖的所有水果,让小学生以列式的方式进行解题,鼓励小学生独立进行计算,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实际生活与数学教材相结合,加深小学生的记忆

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时,会发现很多的计算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难度性,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的学习和运用数学计算知识,教师可以把实际生活与数学教材相结合,直观形象的为小学生展示计算知识,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运用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三位数的减法》一课时,为了帮助小学生理解和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教师可以把实际生活与教材内容进行结合,在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小学生对三位数的减法进行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用小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作为实际素材,为小学生展示我国国产动画片每年的生产情况,然后设计相关的问题让小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路都会跟着教师进行,从而锻炼了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使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提升 六、课内课外相结合,提高小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课程不仅要求对小学生进行知识教育,还要求提高小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因此,小数学教师可以把课内与课外结合,提高小学生的实际计算运用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小学生讲解数学计算的理论知识,然后组织与本节课堂相关的数学课外活动,让小学生把自己学到的计算知识在活动中进行运用,不断提高小学生运用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七、科学评价,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科学的评价方式可以在提高学生整体水平的同时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科学的运用评价去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不仅科学的进行教师评价,还要鼓励小学生进行互评,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之间会相互交流和评价,有利于小学生发现并改正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从而使数学课堂更加和谐,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在讲解《分数的乘法和除法》一课时,教师可以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实践、观察、猜想和归纳,对于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会在小组评价中找到自己的问题,并观察和学习其他同学的解题思路和过程,进而帮助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改变小学计算教学的现状,提高计算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促进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解题能力和准确率的提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核心素养下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凌艳.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39 [2]黄宝真.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数学学习研究201823):97

[3] 涂俊鑫.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措施[J].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22.

[4] 肖秋钢,王雪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探究[J].小作家选刊,201720.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wd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