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让学生真正读懂古诗》,欢迎阅读!
如何让学生真正读懂古诗
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古诗的话语风格离学生的现有语感相去甚远,多数古诗教学仅仅满足于诗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至于诗的文化底蕴则往往无暇顾及。因此,古诗教学的模式还相对比较陈旧和保守,难有突破。到底该如何教学,才能让孩子真正读懂古诗呢?教完第五册的《两首古诗》,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这两首古诗分别是《山行》和《枫桥夜泊》,因为面对的是刚入三年级的学生,所以我采用的还是比较传统的“逐首教学”(即一首一首的教学)和“逐环教学”模式(即解题开始、正音跟上、疏通为主、背诵断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初读古诗、理解诗意、领悟诗情、诵读古诗这种四步教学法。
一、初读古诗,范读不可或缺
初读古诗这一环节,其目的是扫除朗读障碍,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顺诗句。在这一环节,特别是当我们面对的是年级比较低的学生时,范读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诗歌有它的韵律和节奏,你可以和学生说明其中的规律,比如七言绝句一般是前四个字和后三个字之间略有停顿,但效果还不如自己读一遍给学生听,因为教师的范读会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行模仿,而模仿是他们所擅长的。
二、理解诗意,浅显直白更好
关于每一首古诗的意思,教参上都有。那我们能把这样的解释一字不差地灌输给学生吗?或许能,但学生能真正理解吗?我想是不能。我们需要的是学生能真正地理解,而不是去死记硬背这些教参上的标准答案。古诗的语言有它自身的特点,如语句浓缩、意思跳跃、成分省略、词序倒置等,这些都是学生学古诗的障碍。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我们在帮助其疏通理解时,可以渗透地教给他们古诗的学法——分词连序法:一是分词解义,逐词逐句理解字面意思及在本诗中的含义;二是按现代汉语规范进行连序翻译。古诗学法可以具体概括为七个字:扩、留、补、换、调、嚼、连。
扩:浓缩的词语要“扩”,将单音词扩成双音词,使意思明显化、具体化。
留:古今通用的词语要保留。
补:诗句中省略的成分要补上,使之通顺。
换:古今用法不同的词语要更换。
调:词语的顺序颠倒的要调整。
嚼:诗中关键、传神的、富有哲理的词句引导学生细心咀嚼、品味。
连:将各句中解释的词语连起来翻译。
当然,这些方法并不是满堂灌地教给学生,而是在具体的诗句理解相机渗透。讲中有导,导中有练,启发学生悟法用法。事实上,一首诗中有很多地方学生或者猜一猜,或者查查字典或者结合插图,自己都能理解,只有少数字词是他们不能理解的,因此,可以通过同学间交流的方式先解决一部分内容的理解。当然,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很多人自己也不清楚自己不理解的是什么地方。所以当他们提出自己某一句诗不理解的时候,往往需要教师追问一句:是这句诗中的哪些字不理解?这样抽丝剥茧,把真正的问题暴露出来。那些容易理解的,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难理解的,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或扩或补或换或调,把难点突破,之后再连起来说说,那么整句诗的意思也就自然出来了。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一句,学生说不理解,我问每个字都不理解吗?结果学生说石径的意思他知道,就是石头路。我问是大路吗?学生马上补充是小路。我接着说,“石径斜”意思就是这条石头小路是斜斜的吗?同时还比画着教室的对角线做了个手势,马上有同学笑了,说不对,是弯弯曲曲。我问他你怎么知道?这个同学说我看到山上的小路都是弯弯曲曲的。我说很好,这么难懂的字,你一联系生活中亲眼看到的就马上理解了。“上”的意思是延伸,这一点告诉学生后“远上”的意思就知道了,我紧接着问是什么远远地延伸上去,学生马上说是那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就像他们看到过的香山上的小路一样。其实这一句就是需要调换了词序去理解的。我再问为什么这里称山为寒山呢?教参上说是因为山上树叶凋零给人寒冷的感觉,这有学生说到。但也有学生说因为是秋天,山上风很大,吹在身上很冷。我觉得也很好,学生已经结合起了亲身的感受来理解这一处,难道说因为和教参上的答案不符就要否定吗?这样,整句诗的意思学生就知道了:深秋,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延伸到山顶上。对诗句的意思翻译很简单,但在学生头脑中,却已经调动了以往的生活经验,浮现出了一幅深秋时节,秋风瑟瑟,草木凋零,山间小路若隐若现的画面。因此,理解诗意这一环节,更重要的是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虽然浅显直白,但每一个学生都能懂。
三、领悟诗情,直达学生内心
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话语风格距学生的现有语感相去甚远,加之小学生的阅历太浅,学生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对古诗内容可能会有多元的反应。那么,怎样解读、感悟古诗呢?首先理解诗人,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是解读、感悟古诗的前提。对于小学生来说,讲故事可以说是让他们了解诗歌背景的最好方式了。很多诗歌诞生的背后都有它的一个故事,或愉悦、或伤感、或愤慨、或悠然,通过教师的讲述让它展现在学生眼前,既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且一下子拉近了他们与遥远时空中诗人的距离。
四、诵读古诗,水到就能渠成
古人说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有两句有名的诗,叫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书读得多了,自然写得出好诗文。这是古人信奉的作文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至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释文160篇(段);推荐70
篇。从这里可以看出,读与背的重要性。因此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要重视朗读,强调背诵。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起句与七、八句节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朗读抑扬顿挫,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尽量使多种感官参与,朗读过程耳、脑、口、眼协调活动,琅琅出声地读,读多了,自然就背下来了。
古诗到底该如何教学,仍需我们不断探索。依循规律却不死板,灵活开放却不散漫,我想,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吧。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gg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