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天净沙 秋思》说课稿》,欢迎阅读!
《天净沙•秋思》说课稿
各位老师、专家、评委们: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天净沙•秋思》,我打算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说练习设计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插入幻灯片1)
一、说教材
《天净沙•秋思》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代诗歌4首”中的一首,“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马致远,元代著名散曲家,早年热衷于功名,却屡不得志,经历了漂泊生涯20余载,本曲是这种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是元曲的“绝唱”,元人誉之为“秋思之祖”。(插入幻灯片2) 教学目标:1、知道马致远及元曲的有关文学常识。 2、理解每句曲词的含义及曲的主题思想。 依据:在阅读鉴赏中,让学生了解元曲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表现手法,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漂泊之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背诵本曲,理解本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从写作技巧上分析本曲,体会曲中意境。
依据:学生需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拥有一定的积累。了解相关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让学生学习鉴赏曲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曲的艺术特性。(插入幻灯片3)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他们可以自己预习一篇文章,注明不懂的字词。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元曲,所以可能有些与诗歌混淆。我会让学生对元曲有初步了解,重点是理解曲中的几个意象,掌握元曲的学习方法。(插入幻灯片4)
三、说教法
古典诗文是我国古代诗人词家经过千锤百炼出来的完美的艺术精品,所以我将采用的主要教法是渗透式教学法,即在朗读、背诵中渗透音乐美,在意境中渗透绘画美,引导学生动脑又动笔。
依据:中国古代的优秀诗文作品,本身就是集合字词美、音乐美、绘画美于一身的,所以我采用渗透式教学法,既可以让学生学习好新作品,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审美享受中,潜移默化,启迪他们的艺术灵感。(插入幻灯片5)
四、说学法
这一课主要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配合渗透式教学,在优美的意境中领悟曲的中心思想,通过诵读,以小组合作探究来理解文章,让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结果。
依据: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
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插入幻灯片6)
五、说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学生对秋天的感觉,并在多媒体上展示秋天的图片,将学生带进秋天的氛围中。由此引出今天的课题,教师在黑板上书写题目。
依据:学生通过探讨和欣赏秋天的图片,体味大自然,激发心中对秋天
的浓浓情意,激起学生对要学习的新课文的兴趣。(插入幻灯片7、8、9、10)
2、教师向学生介绍这种新体裁——小令,在此基础上解释什么是曲,以及曲中的小令、曲牌名、题目各指什么,再由体裁引入作者——马致远,给学生介绍马致远的相关信息。
依据:让学生对这种新体裁有初步的了解,了解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
征及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插入幻灯片11)
3、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根据配乐朗读,自己画出节奏。再检查对错,教师予以纠正,最后让学生自己反复吟诵感知,注意重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依据: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通过朗
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学生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朗读中品味曲中的意境美。(插入幻灯片12、13)
4、品析鉴赏: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后,根据诗句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下曲中的意境,体会思乡之情。如: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
依据:让学生自己用语言描绘出曲中的意境,锻炼学生将抽象的诗句转
化成具体的语言的能力,也让学生在自己总结中提高对古文语言的感受力,慢慢领悟文中的审美境界。(插入幻灯片14、15)
5、讲解文章:教师让学生找出曲中的意象,学生讨论后,我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并在黑板上书写。这些意象: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每个意象前都用了一个修饰词,如: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我再总结这些萧条的景物反映诗人心情的低沉和凄凉,从而反映诗人的思乡之情。
依据:让学生通过这些意象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丰富的意
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插入幻灯片16)
6、让学生根据曲中的秋景及意象,画出一幅《秋思》图,这将使曲中的意象美对学生产生更深刻的影响。在学生自己动手画完图后,我将小结这首曲的音乐美、绘画美、意境美等方面,让学生从中感受各类美的熏陶,并再次强调古典诗文的重要性及作用,鼓励学生多读、多思、多写。
依据:通过画图来描述这首曲,是对语文学习的拓展。可以激发学生的
创新意识和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学习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插入幻灯片17、18)
六、说板书设计
因为作品中是以多个意象组合而成,所以我将以这些意象为重点,加一些简单的线条、箭头、图示来展现文章的整个清晰脉络及中心思想,让学生一目了然。
板书的出现顺序是根据曲中意象的出现顺序来的,且黑板的主板是我设计的完整的板书,而副板则用来写一些辅助性的内容,如作者的字、生平事件、出生
年月等,可随擦随写。
板书的主体字即各个意象用白色粉笔书写,中心主体用红色粉笔写,各箭头用黄色粉笔,这样板书的各部分用不同颜色区分,重难点突出。
依据:板书的设计遵循语言简洁,突出重点,且条理分明,利用主副黑板布局合理,醒目规范,让学生可以一目了然,清晰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主题。(插入幻灯片19)
附板书设计: 藤 枯 引 强调 树 老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鸦 昏
马 瘦 进一步强调 突出
夕阳 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中心 人 断肠
七、说练习设计
因为这一课是古诗文,所以我布置的作业是首先抄写这首元曲,再摘抄一些思乡的诗句并背诵此曲。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多积累一些古诗词,拓展学生的古文知识,培养一定的文学素养。(插入幻灯片20、21)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f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