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警民关系的几点认识

2023-03-22 19:36: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警民关系的几点认识》,欢迎阅读!
警民,认识,关系,关于
关于警民关系的几点认识

——读《警民关系建设的路径偏失与矫正——基于政治学的视角》

几个概念

工具主义: 非正式制度 漫画化倾向: 范式转换:

竞争——合作模式:

警民关系建设之我见

技术论技术论者提出的警民关系建设的看法是:从警察形象、警察礼仪、察素质、公共关系、信访工作警务监督、刑事政策、服务功能等操作层面入手,力求从技术上解决问题。这一看法未免机械而有指标化的倾向,对于一名警察在对照参考自身对警民关系的维持与发展上的反思时有制约作用。同时,妨碍了警察个体能动性的发挥,挫伤了警察个体的积极性,助长了冷漠麻木工作的风气。这样的看法给予了一个良好的警民关系第三方认可,但是却没有能够成功地提升为核心价值关怀层面的认可,所以从本质上是失败的。

工具主义工具主义者抱着完全工具主义的态度,将警民关系建设视为只是实社会稳定的工具,本身不具有独立的存在价值。在我看来,这也是冷漠的,利型的看法。良好的警民关系固然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是就个体而言,其意义更在于警察个体的被认同感的满足和公民个体的参与感的获得。这里尚有一个以谁为基础的问题。倘若社会稳定以人们个体的幸福为基础的话,在此观点之下形成的社会秩序显然是正义的、稳定的。个体的幸福感的获得极大的减少了社会荡的因素,而由此而来的社会的稳定又反复强化了个体的幸福感。如此往复的良性循环显然是令人向往和憧憬的美好生活。如若认为个体幸福的基础是社会稳定,那必然导致牺牲个体权利而保障整体稳定的状况。根据经济人”假设,人总是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在牺牲个人利益而保障整体稳定的过程中肯定是充满了反抗的,进而导致镇压型政府的产生,这时,警察作为一种统治工具,必然会走向暴力形式,最终,个体幸福的期望只能是泡影。

西方的观点西方设计警民关系建设的出发点并不是把警民关系建设作为实社会和谐、社会稳定的工具,而是寻求一种基于公民同意基础上的最佳的警民互动合作模式,并籍此为个人生命和财产权的捍卫、公民基本政治自由与政治利的保障提供制度支持。同时,强调以培育人的自主治理能力为几点,重视公民教育提升公民美德,强化公民责任;重视“警察公民化”划定警察权力边界,以真正实现警察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与对等,促进政治文明的健康生长。这里有个词用得很好——合作。它体现出警民关系的建设过程是一个警与民的交流、互动的过程,从微观出发,排除了功利性和机械性。并且它从警察与公民两方面提出了要求,而上述两种定义——技术论和工具主义定义——则不可避免的具有单向性。

综合上面三种观点,警民关系建设更需要注重警与民相互的交流,不以最终的稳定为目的,就像交朋友不该以借钱为目的。有时候维持和搞好一种关系根本就不需要什么目的,只是一种和谐的诉求,而警民关系不正是这样吗?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cM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