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那些网红妈妈的育儿理念耽误了孩子一生

2022-10-16 20:07: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别让那些网红妈妈的育儿理念耽误了孩子一生》,欢迎阅读!
育儿,耽误,理念,那些,一生


图文:李凌云

散养、快乐教育,已经成为现在社会很多父母的口头禅。然而在我们给予了孩子爱和自由的同时,规则和自我控制,依然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散养本身是个很主观的说法,但不能打着散养的旗号,放弃对孩子的教养责任。

现在很多父母看开了,放手了,什么都不管了:我什么课外班都不给他报,让他快乐一些。我们是散养。”“我不给孩子立那么多规矩。”“我不过多地管束他,不能压抑孩子的天性。”“只要他快乐就好,我们不要求他一定如何如何……”不过,这些号称什么都不管的父母,细究起来,做不到什么都不管,甚至管得还不少。例如,见人要打招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上学不迟到,等等。

父母管得多或者声明不管,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的,忽略了孩子是需要你管还是不管?子需要你管什么,不需要你管什么?很多崇尚散养的父母对孩子的完全不管,肯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孩子带来伤害。

1、错过了从他律到自律转换的关键期

我遇到过两例,求助者都是家庭经济上比较宽裕的孩子:一个男生,16;一个女生,18岁。他们求助的原因都是厌学,也没发生什么大事,就是不想去上学了。这两个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经历:小时候,男生学过围棋、两种乐器、乒乓球等,女生学过钢琴、素描、陶艺等,都是他们自己提出来想学,父母才给报的兴趣班或单独请的辅导老师。后来也都是他们自己不想学了,父母听之任之,不学就不学了。

这应该是散养的理想状态吧?让孩子发挥天性,随心所欲。两个孩子在谈到自己的这段经历时都露出悻悻之色,对当时为什么喜欢,后来又为什么不喜欢,学习过程中是否有乐趣,等等,都记不起来了。

我们现在做个假设:当他们一时兴起,提出要学围棋或素描时,父母是花钱的那位,所以决定跟孩子立个约定学习的目的、过程和时间,遇到困难时怎么处理,等等。从有兴趣、好奇,到真的潜下心来去学习、钻研,直至有心得,是挑战,同时也是训练一个人的过程。借由这个过程,一个人学会耐心,学会勤奋,学会在有瓶颈的时候如何去鞭策、鼓励自己,学会在有所得时如何不自满,继续保持好奇和探索,学会协调、安排自己的时间,收获一分努力一分成的自信和快乐。从两三岁时搭积木、拼图到后来上学、学习才艺,到最后选择职业以及自己认为应该去做的事,这些都在一点一滴地进行。

小的时候,孩子控制不住自己,容易转移注意力,容易放弃。此时,需要来自父母的他律帮助孩子慢慢习得上面说的要做成一件事所需要的品质,逐步在10岁以后由他律变为自律。浅尝辄止,轻言放弃,不仅是虚度时间和浪掷精力,更重要的是错过了从他律到自律转换的关键期,孩子容易形成任性而为、想一出是一出的习惯。

孩子一次次放弃才艺的学习,可以,由他!真到了孩子不去上学、不愿意高考,父母才慌了此时再回头补课就难了。正常的社会行为的要求,在孩子看来可能是对他的管束、不公平。这时,即使他想做到自我控制也已经做不到了,这会让孩子体验到更深的挫败。

这种没有要求的教养,孩子是否感激呢?小的时候可能觉得妈妈好,不逼我不管我;慢慢地长大了,孩子会觉得你并不真的在意我,因为你不操心,无所谓,随我便,你应该尽的责任例如指导、培养等没有尽到。

孩子也会觉得你不信任他,否则怎么会不坚持?是不是不相信我有这样的天赋或能力?孩子后来的这些抱怨却是说不出口的,因为当初大家都认为不管是对孩子好,是少有的好父母的做法,现在如果推翻这一结论,自己就成了忘恩负义的白眼狼,成了反复无常、自相矛盾。而且自我否定是很不舒服的,让人往往不能接受。 于是,孩子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该有多郁闷!


2、让孩子变得散漫、任性

还有一种散养是对纪律和社会规范的无视。

我接待过一个13岁的男孩和他的母亲,是学校要求他们来做咨询的。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离异。母亲一直觉得这件事带给了孩子不好的影响,愧对他,所以尽力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从孩子上小学开始,几乎每门功课都请家教,在学习上是有要求的,孩子的成绩也还不错。 他母亲是这样叙述的:

我觉得他们的英语老师教学思想太陈旧,不能因材施教。课堂上那些东西我儿子都会了,就打了个哈欠,老师就小题大做,批评他。 后来我去问英语老师,老师说:

他打哈欠的声音大到每个同学都听得到,还伸懒腰,然后扑通一声趴在桌子上假装睡觉,引得其他同学笑啊,学啊,课都没法儿上了。 他母亲还说:

数学老师留的作业都是重复性的。我儿子都会了,就不想写了。中国这种题海战术真压制人的创造力,把孩子全变成呆瓜了。我支持我儿子不写作业。老师没话说了,就指责我儿子没礼貌,跟他讲话没有用 数学老师的说法是:

我问他为什么没交作业,他的声调比我还高,嗷嗷地说:你就会留作业,一点儿都不会开发我们的创造力。你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理念了。我从没见过这样的学生。我对他说有意见可以提,但是要守纪律,而且跟我说话至少应该用而不是吧。小学生都该懂礼貌,家里怎么教的?这孩子回去告诉他妈妈了,他妈妈还来学校找我了。这样的父母太少见了。 末了,他母亲说:

我们跟他的班主任沟通过了,班主任说这孩子想听课就听,不想听就两脚蹬着墙半躺在椅子上。他不交作业,不举手参与学习,在班里造成很不好的影响。不管他,就管不了别的学生。现在是义务教育,没法儿让他退学,又不许各种惩罚,也没有评定、处分等等。还说我们父母非但不配合,反而纵容孩子……我是管不了了。只要他不影响别的同学,就随他去吧。 这位母亲说孩子的事迹,都是当着他的面说的。这孩子在诊室里也是旁若无人地东摸西看,坐累了就伸直了腿半躺在沙发上。他母亲说了一句:哎,坐好!他哼了一声,一动没动。他母亲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我了解情况后脑海里出现的第一个词就是散漫。散养的目的不应该是让孩子变得散漫、任性?

我的团队曾经应邀在宣武区的几所小学开展问题学生心理辅导团体活动,面对的是三年级上、学校和班主任认为有问题的学生。

这些孩子的言行上确实各有不恰当的地方,但高度一致的是,他们不会,也许不愿、不想去审视环境、同伴、老师的状态,也辨不清自己的最终目的和眼前的冲动。跟三四岁的孩子一样,他们只顾满足自己随时而起的兴趣和需要,却又没有三四岁孩子那样的天真、单纯。

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我是不愿当他们的同学的,因为他们并不能跟我互动,只顾自己,老打扰;我也不愿当他们的老师,因为他们不能跟着我的教学和给出的建议走,自以为是,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让我的教学工作受到挑战,浪费我的时间和心血。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Xm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