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父母如何与初中叛逆期孩子沟通.》,欢迎阅读!

父母如何与初中叛逆期孩子沟通?
近日,来自香港的著名心理咨询专家郑立峰导师,做了一场有关家庭系统排列之亲子关系的讲座,为家长解决了许多感到困扰的教育问题。讲座中,有家长问:“正在上初中的孩子处于叛逆期,容易和父母顶嘴,父母如何才能与上初中的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了解生命历程明白孩子成长需求
郑立峰导师说,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得先了解一下生命的历程。从受孕开始,受精卵在母体子宫中越来越大,直到孩子出生。从母体子宫出来后,孩子就会进入另一个“子宫”——家庭,在家庭中有父母陪伴孩子一起成长。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会长得越来越大,与父母的距离也将从最开始的无比亲密到逐渐疏远。一般从孩子上初中开始,与父母的关系会疏远,到一定年龄时期,孩子会从家庭中分离出来,进入社会“子宫”。
可以说,人的一生要在三个不同的“子宫”中停留,在这三个“子宫”中与父母的关系也由近及远。初中时期的孩子正是要从“家庭子宫”开始向“社会子宫”迈进的时期,这时期的孩子要走向社会,探索社会,学会与他人相处,要不断地去进行各方面的探索,而大多数父母还是把初中生的孩子当作以前的小孩子,习惯了对他们的照顾,不愿意孩子离开自己,在心理上希望孩子永远留在自己身边。在孩子与父母的两种不同的需求下,就会出现矛盾,而如果孩子不听父母话,就会出现叛逆现象。
■偏要做家长禁止的事情是种不自觉的潜意识
郑立峰导师说,上初中的孩子年龄在成长,智力在发展,性也在发展,这个时期的孩子,父母越要禁止他去做什么事情,他越会感到好奇,偏要去做这些事情。比如,如果你害怕孩子在网上浏览一些黄色网站,你经常给他说:“别去浏览那些黄色网站!”结果呢?越压迫他,他越会向相反的方向走。还有的家长,禁止自己的孩子与某些“坏孩子”交朋友,这种禁止的话重复多了,孩子会好奇,肯定会与家长禁止的“坏孩子”交朋友。
那么,为什么孩子偏要去做家长禁止的事情呢?郑立峰导师给现场的人做了一个实验,那就是给现场的人说一句话:“请不要想象一只蓝色的猴子!”结果呢,所有人听到这句话后,脑中都开始想象蓝色猴子的样子,顿时,家长们明白了,为什么对孩子说“不要去看黄色网站”,而孩子会去看的原因,原来这是一种不自觉的潜意识。
■做到三点成开明、开放家长
郑立峰导师建议,父母要想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让孩子不再叛逆,应做到以下三点:父母对孩子说话要由命令式变成讨论式,与孩子进行平等对话,先允许他有自己的见解,然后父母再进行引导,不要强制孩子听从自己的命令和意见。
上初中的孩子在性的方面也在成长、发育,他(她)必须要进行了解,父母可与孩子进行性问题的讨论,帮助孩子了解性。但最好是母亲与女儿,父亲与儿子进行探讨,同性人之间探讨,才会觉得没有拘束,父母才能将自己的切身感受告诉孩子。
在结交朋友方面,必须要相信孩子已经长大,他自己有辨别能力,不要强加干涉,越要干涉越会适得其反。可以说,做到以上三个方面,就是一个开明、开放的父母,这样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的青春期叛逆现象并不明显。
本篇文章出自 好父母教育咨询网 www.haofumu.tv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打不骂孩子的10大管教妙法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如何去引导孩子。
2.吸收教育知识
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3.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此时,建议家长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对此特别建议,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
5.跟孩子讲道理
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让他从别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据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V5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