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网络剧的青年亚文化解读

2023-11-14 08:39: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我国网络剧的青年亚文化解读》,欢迎阅读!
亚文化,解读,青年,我国,关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我国网络剧的青年亚文化解读

作者:孟令贤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7年第12

要:青年是社会中最活跃的一个群体,而青年亚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是青年人文化上的代言,其对社会主流文化系统的影响也是毋庸置疑的,引起了人们对青年亚文化研究与关注。而随着网络与青年的相互影响,人们对青年亚文化研究更加重视。本文对我国网络剧的青年亚文化进行了解读,深入的理解青年亚文化,为后续的解读提供基础性的理论源。

关键词:我国网络 青年亚文化 解读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我国传统的信息传播格局被打破,公众接受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此背景下,我国网络剧产业的发展模式也呈现出新的态势。作为新媒体与传统艺术融合发展的产物,网络剧逐渐进入我国的媒体市场网络剧的出现,为当前我国青年亚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载体,但与此同时,青年亚文化也对网络剧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理性引导网络剧的发展,引领健康的青年文化,是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网络剧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1]

一、网络剧及青年亚文化概念解析

文化也是一个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的概念。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波普诺在《社会学》一书中对亚文化的概念做出了界定:亚文化是在社会上处于边缘地位或从属地位的群体所接受和倡导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在波普诺看来,亚文化社会主流文化是相互对应的,其在整个社会文化结构中处于支流文化的位置,其所代表的也是处于边缘地位群体的利益。立足于此,可以将青年亚文化的定义概括为:由处于边缘地位的青年这一群体所接受和倡导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具体来看,我国青年亚文化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青春叛逆性。目前中国的青年群体大多出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们追求个性,勇于表达自我诉求,充满了青春叛逆的气息。二是娱乐性。与主流文化的严肃性相比,青年亚文化具有鲜明的娱乐性特征,热衷于亚文化的青年,往往将原本严肃的事情以轻松的形式表现出来,他们看待事件的态度更加感性。三是内容的批判性。与主流文化相比,青年亚文化更具批判性。目前,我国青年群体在看社会问题时,更加倾向于站在批判的立场,以彰显其个性特征。 二、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内部矛盾分析 1.个性化与偶像化的矛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互联网所创造的虚拟空间的交往环境进一步为青年获取信息与个性化的言行表达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服饰、网络流行语、电子产品等都成为青年亚文化惯常用的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在追求另类的同时,还存在着偶像化的倾向。如网络剧《老九门》在2016年的点击率突破百亿,被大家形象的称为必灵剧,在这一高收视率背后体现了颇具代表性的粉丝文化,高点击率离不开粉丝的追星情节,这一种现象,已成为一种有着独特鲜明特色的粉丝文化 2.参与性与局限性的矛盾

近年来,许多社会事件都是先在网络上引起年轻网民们的注意,随着围观和聚集的人数增多,之后才引起社会和媒体的注意。通过网络,青年人的关注能够对社会舆论造成很大的影响,青年亚文化也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社会整体文化。现在很多卫视争相恐后的希望高收视率的网络剧也可以出现在自己的平台上,正是应为青少年网络剧收视群体成为了台与台之间的收视竞争对象。

3.统合性与离散性的矛盾

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文化存在的稳定程度和凝聚力的强弱,往往取决于价值观的统合力。由青年群体创造的亚文化也因其对主流文化颠覆的态度以及享乐、离经叛道等价值观而具有边缘性、批判性的特点。在网络剧盛行之后,对青少年影响范围波及之大,广电总局对网络剧播出题材出现了严格限制,对于宣扬邪教、迷信的网络剧严禁播出,即便收视颇高、口碑不错的网络剧《无心法师》也在禁播之列。[2] 三、网络剧的发展建议 1.类型化道路

网络剧要想走类型化道路,突破受众定位的限制,就必须要深度思考不同年龄阶层受众的收看特质,通过不同类型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释放出信息,引导受众甄别、判断和推理,构建类型结构强的网络剧,满足受众的探索求知需要,释放现代人的许多心理压力。利用各种鲜明的类型元素让受众在一此次智力游乐中获得发现、满足的快感,而类型化也可以将每一次受众与剧情发展之间智力较量的不同结果调控在各色受众群体的期待视野范围之内,以让受众既能够获得成功猜中的也理满足感,也可获得重新分析后的豁然开朗的内也愉悦感,帮助受众在心中发现一种静观的快乐,这种快乐是那样容易扩张,所W有时候我们可在一个切近的对象面前体验到内也空间的扩大。 2.注重内容的优质建设

网络传媒时代,网络作品的竞争最终还是人才的竞争,,创作者的素质、理念、能力等等往往决定着作品的内容质量以及媒介的经济效益。因此,网络剧要制作出优质的内容,就必须要培养一大批拥有艺术鉴赏能力、创新能力和制作技能的人才队伍,以随时了解传媒市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发展变化,掌握影视体制的最新政策动态,因此具有分析判断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将成为优质内容建设的主要竞争焦点。

通过培养专业化创作团队来进行网络剧的优质内容建设,需要现有的网络剧行业实行良好的用人政策,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加大对现有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外部人才的引进,将整个平台和制度搭建起来。同时,还要在网络剧类型化的道路基础上对创作团队按照传播规律进行更为专业的分工,从而培养了解各种类型网络剧受众收看特质的创作人员。所打磨的内容既要可以让观众不会从前一步剧情就猜到后面的发展,更可以运用各种元素给与观众刺激,不断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将故事内容直指受众内心深处,同时又要可以避免过于刻意把观众往极端的角度引导,然后又将先前的假设全盘否定。 结语

总之,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内部与外部存在的种种矛盾成为我国青年亚文化在新的历史期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张力。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针对青年的亚文化消费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让青年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使社会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符文品.引导青年亚文化社会主流文化相统一[J].社会科学2000,(10):60-63. [2]黄禧祯.网络时代青年文化的内在矛盾及其成因[J].思想·理论·教育2006,(01):13-16.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ST4.html

相关推荐